第1章(1 / 2)

每個人都希望世界和平,沒有戰爭,沒有犯罪,大家相互關愛,相互體貼。可是事實卻並不如此,有一些人因為需要不能滿足,生物性的和社會性的,物質性的和精神性的,是不間斷產生。許多人的需求是足無止境的,很多人難以滿足是正常現象,人在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挫折感,表現為焦慮,緊張,不安等,這些心理反應往往會產生某種動力,促使人去做一定的行為,其中包括犯罪行為。蘇聯法學家庫德裏亞夫采夫說過“違法者認為,現實條件沒有充分滿足他的實際需要或臆想中的需要。這就是違法者實施違法行為的動機基礎。”

另外一些人缺乏調節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和法律素質和心理適應能力,不能調節自己需要的結構,在需要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個體不可以謀求以新的其他合理途徑來實現需要的滿足,不改變策略,也沒能用另一種滿足的需要來代替,個體不抑製和克製自己的需要,不對需求再次認識,不能降低抱負水平,不能通過心理防衛機製采取有效措施,讓自己因挫折帶來的焦慮和緊張,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走向犯罪。

八年前,某市出了一樁重大殺人案,死者四肢全部鋸斷,麵部扭曲,在死者身邊放著一個笑臉,經法醫鑒定,人是被活生生鋸死的,警察追尋很久都沒結果。

在第一次案件出現沒多久後,接著又出現一件案子,死者四肢被釘子定住,身上塗滿了糖,讓螞蟻在他身上,死者忍不了螞蟻啃咬,最後咬舌自盡,身邊留下笑臉,警察再一次被震驚,兩位死者毫無關係,凶手是隨機作案,但是警察卻一點線索沒有找到,市裏居民都十分緊張不安,給凶手叫“鬼笑臉”,因為凶手每次作案後像是蒸發一樣,人們叫他鬼,又喜歡留笑臉,叫他鬼笑臉。這次的案件上麵領導很重視,不止一次給市領導打電話,市領導加大人手搜查,可是還是沒有結果。

八年的時候,一輛黑色奧迪轎車行駛在路上,車內坐三個人,有說有笑的,一個婦女說道“孩子,今天是你二十歲的生日,你爺爺要好好給你過個,高興不,沒想到你都長這麼大了”“媽,我很高興,好久沒看到爺爺了,還有張昊那個臭小子”一個中年男子說道“你呀!去了別和張昊亂出去玩”“哦”

車行駛一半的時候,路邊出現了一個人在攔車,這個人穿著黑色大衣,頭上鴨舌帽,低著頭,車內三個人都很納悶,中年車上問道“請問你有什麼事嗎”攔車人還是低頭,沒有回答,婦女說道“他是不是殘疾人”這個中年人說“我下去看看,你們先在車上”下車問道“我有什麼能幫你的”隻見攔車的那個人突然抬頭,手裏拿出一把手槍,指著中年人,中年人和車內兩個人都嚇了一跳,中年人趕快說道“你要什麼,錢嗎?我馬上給你,你放過我們”帶著麵具的人笑道“錢,我不需要,我要你們的命。”婦女緊緊地抱住男孩,中年焦急說道“你放過他們母子,我的命給你”鬼笑臉說“不可能”將男子打暈後,走到車前,有些幸災樂禍說道“你們是自己下來,還是我動手”母女兩個瑟瑟發抖並沒有什麼動作,鬼笑臉有些不耐煩的將車門打開向外拉婦女,孩子緊緊抓住婦女,並毆打那隻邪惡的手,婦女也在不停地掙紮,鬼笑臉將婦女敲暈,孩子叫到“媽,你怎麼了,你醒醒啊。”鬼笑臉走到另一邊,將孩子敲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