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介紹了昆蟲的身體結構、昆蟲的起源及分布、昆蟲的種類以及昆蟲價值的開發和利用等方麵的知識,可以為青少年提供一個知識平台,讓廣大青少年朋友們更全麵地了解昆蟲,從而更好地保護昆蟲,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昆蟲,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當你走出家門,去公園裏或者是農村的田間地頭,放鬆身心,擁抱大自然,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昆蟲。翩翩起舞的蝴蝶,訪花釀蜜的蜜蜂,引吭高歌的知了,躲在草叢裏演奏的蛐蛐,星光閃爍的螢火蟲,身手矯健的蜻蜓,憨厚可愛的小瓢蟲,凶暴的螳螂。而在家裏有時可以看到煩人的蒼蠅,吸血的蚊子,黑不溜秋的蟑螂等。那麼,昆蟲還有哪些呢?
結網的蜘蛛是不是昆蟲?多足的馬陸、蜈蚣呢?昆蟲的特征又有哪些呢?對這些問題,你不一定完全了解吧?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昆蟲的王國,認識昆蟲的世界吧!
第一節什麼是昆蟲
一般來說,昆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六句話:“體軀三段頭、胸、腹,兩對翅膀六隻足;一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昆蟲在動物界中屬於節肢動物門中的昆蟲綱,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門類,而昆蟲綱則是動物界最大的綱。昆蟲綱的主要特征如下:
(1)身體的環節分別集合組成頭、胸、腹三個體段。
(2)頭部是感覺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一對觸角、複眼及單眼。
(3)胸部是運動中心,有三對足,一般還有兩對翅。
(4)腹部是生殖與代謝中心,其中包含著生殖器和大部分內髒。
(5)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變態才能轉變為成蟲。
有了昆蟲的概念,對前麵的問題你現在已經知道了答案:蜘蛛、蠍子的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兩段,還長著八條腿,所以不是昆蟲。蜈蚣、馬陸的腿就更多了,幾乎每一環節(體節)上都有1~2對足,最多的有上百條腿,當然也就不是昆蟲了,不過它們也同屬於節肢動物門就是了。
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是昆蟲,無論是個體數量、生物數量、種類與基因數,它們在生物多樣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密切而複雜,有些昆蟲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些昆蟲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昆蟲的生活範圍極其廣闊,幾乎遍及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沒有任何其他動物可以相比。無論是寒冷的南、北極還是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都有頑強的昆蟲生活在那裏。
第二節庖丁解牛——昆蟲身體大解密
1.察言觀色——昆蟲的眼睛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所捕捉到的昆蟲或者是博物館裏的標本,就會發現,昆蟲的眼睛和我們人類的眼睛有很大的區別。那麼,昆蟲的眼睛又有哪些特點和作用呢?
昆蟲的眼睛一般有單眼和複眼之分,單眼又分為背單眼與側單眼。除了寄生性昆蟲因為長期過著寄生生活,眼睛已經退化,或雖有眼睛但已不起視覺作用外,一般昆蟲的成蟲和不全變態類的若蟲都有一對複眼,頭頂上還有1~3個背單眼。完全變態類的幼蟲則在頭部的兩側有1~7個側單眼。昆蟲通過單眼與複眼進行覓食、求偶、定向、滯育、休眠等活動,對外界光的變化作出反應。
複眼通常在昆蟲的頭部占有突出的位置,是昆蟲的主要視覺器官。多數昆蟲的複眼呈圓形、卵圓形或腎形。有些昆蟲的複眼在每側又分為上、下兩個,成為“四眼”昆蟲,例如梨眼天牛、浮遊和豉甲的一些種類。特別是生活在水中的豉甲,由於它的複眼分為上、下兩部分,因而在獵食時既能發現水麵的目標,又能發現水中的目標。在突眼蠅中,複眼生長在頭部兩側的柄狀突上。
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組成昆蟲的複眼複眼,每個小眼與單眼的基本構造相同。複眼的體積越大,小眼的數量就越多,看東西的視力也就越強。複眼中的小眼數目變化很大,最少的隻有1個小眼,最多的有數萬個小眼。例如有一種螞蟻的工蟻隻有1個小眼,家蠅有4000個小眼,蝴蝶有1.2萬~1.7萬個小眼,蜻蜓則有1萬~28萬個小眼。
小眼有一個如凸透鏡一樣的集光裝置,叫角膜鏡,就是小眼表麵的六角形凸鏡,下麵連著圓錐形的晶體,在這些集光器下麵連接著視覺神經。神經感受集光器傳入光點而感覺到光的刺激,而後造成“點的影像”,許多小眼的點的影像相互作用就組成“鑲嵌的影像”。如果把昆蟲的一隻複眼縱向剖開,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觀察,多棱的小眼聚集在一起,很像一隻奇妙的萬花筒。
昆蟲的複眼雖然由許多結構精巧的小眼組成,但它們的視力遠不如人類的好,蒼蠅隻能看到40~70毫米遠的物體,蜻蜓可以看到1~2米遠的地方。可是昆蟲對於移動物體的反應卻十分敏感,當一個物體突然出現時,蜜蜂隻要0.01秒就能作出反應。捕食性昆蟲對移動物體的反應能力更加迅速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