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科學(1 / 3)

什麼是科學

相信科學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要充分相信科學。科學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讓我們過上了以前不曾想象到的幸福生活,而且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國經曆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既然我們說要破除迷信思想,可它為什麼依然存在了這麼多年呢?因為我們的科學還在發展中,還沒有達到足以完全破除迷信的地步,比如說以前人們夜晚常在墓地附近看到飄著的“鬼火”,不懂科學的人都說是閻羅王在巡視所點的燈籠,而現在的科學給了我們很好的解釋,原來那是人身體的磷在屍體腐爛後形成了磷化氫,而磷化氫可以自燃,便形成了所謂的“鬼火”。以前有很多去埃及的考古學家們在考察完法老陵墓金字塔後都莫名其妙的死去了,當地的人們都說是他們侵犯了法老聖地受到了法老詛咒,聽上去好像很恐怖,其實他們是因為受到了真菌的感染。發掘者們在這黑暗而潮濕的陵墓裏隨處可見一團一團奇怪的東西,經研究發現它們就是以木乃伊、陪葬食品以及滲入的尼羅河水帶入的養分為食物的一種真菌,這些家夥幾乎不需要多少氧氣也能生活的很好,正是它們使考古學家們受了感染而導致死亡的,可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法老詛咒。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當然現在的科學還在發展階段,還有一些目前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們都會以科學的方法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解釋。

古代中國的科學

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製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製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瓷器脫胎於陶器,它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在燒製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經驗中,逐步探索出來的。燒製瓷器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製瓷原料必須是富含石英和絹雲母等礦物質的瓷石、瓷土或高嶺土;二是燒成溫度須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麵。

造紙術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幹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蔡倫

蔡倫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他認為擴大造紙原料的來源,改進造紙技術,提高紙張質量,就可以使紙張為大家接受。蔡倫首先使用樹皮造紙,樹皮是比麻類豐富得多的原料,這可以使紙的產量大幅度的提高。樹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膠、蛋白質遠比麻類高,因此樹皮的脫膠、製漿要比麻類難度大,這就促使蔡倫改進造紙的技術。西漢時利用石灰水製漿,東漢時改用草木灰水製漿,草木灰水有較大的堿性,有利於提高紙漿的質量。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把他在尚方製造出來的一批優質紙張獻給漢和帝劉肇,漢和帝很稱讚他的才能,馬上通令天下采用。這樣,蔡倫的造紙方法很快傳遍各地。

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

火藥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藥又被稱為黑火藥,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藥和推進劑及其它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朝末年,火藥已被用於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