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世紀,著名的德國自然科學家亞曆山大·馮·洪德堡,來到了位於非洲西北岸、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在那裏,洪德堡看見了一棵被風刮倒的大樹。這棵大樹樹高約15米,主幹的直徑將近5米。大風將它從離地3米處吹折,吹折處的直徑超過了1米。
看到如此好的一棵大樹被風吹倒,洪德堡心中大呼可惜,不過,他又想;這是一個好機會,何不乘此機會測量一下年輪的數目,看看它到底活了多少年。
可是,樹幹的內部已經被蛀空了,根本無法研究這棵大樹的準確年齡。也隻好數了一下樹幹外圈的年輪。嘿,還真不少!竟有兩千多圈。加上蛀去部分的年輪,洪德堡估計,大樹的年輪約有八千多圈,換句話說,它已經括了八千多年!
這棵大樹就是赫赫有名的龍血樹,一種屬於單子葉百合科的常綠喬木。在一般情況下,龍血樹可長到20米高,它的主幹的直徑常超過一米。為什麼普通的單子葉植物,比如玉米,小麥等植物,莖幹不能無限製加粗,而龍血樹卻能不斷長粗呢?原來,這是因為龍血樹莖裏的薄壁細胞終生都能分裂,莖的直徑因此就逐年增加。
龍血樹的形體非常美觀,樹形婀娜,呈“Y”型。葉略帶白色,似根根小劍倒插在枝條的頂端。全世界共有150多種龍血樹,它們全都生活在熱帶森林中。
龍血樹因能分泌紫紅色樹脂而得名,這種樹脂俗稱“血竭”,有異香,可止血,也可治療跌打損傷。正因為“血竭”有如此大的藥用價值,所以我國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龍血樹。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2年,我國植物學家終於在雲南西雙版納的石灰岩上,發現了大片的野生龍血樹。從此,依賴進口“血竭”治病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龍血樹是樹中的“壽星”。因為在植物界中能活到八千多歲的除了龍血樹,實在找不出第二種樹。但最近有消息傳出,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山中,有人發現了已經生活了15000年的一種蘇鐵科植物。是真是假,還有待進一步查證。
南瓜能長多大
南瓜是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植物,卷須分枝。花單性,花冠鍾形,雌雄同株。果梗有棱,果實形狀多種多樣,因品種不同而異。南瓜在世界普遍栽培,我國也廣泛栽培。它是價廉物美的蔬菜。南瓜的種子是美味食品,還可入藥,能驅除絛蟲和血吸蟲。
南瓜的果實可以長得很大。美國各州每年都有南瓜比賽。加利福尼亞州曾舉行過世界上第一次國際南瓜錦標賽,來自加拿大溫索爾市的一個大南瓜,重171千克,戰勝了美國彭塔盧馬市的一個重143千克的大南瓜。美國來自卡斯特羅穀的一位農民也曾以他種的218千克的大南瓜獲得過加利福尼亞州南瓜比賽的第一名。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農民迪爾,1983年收獲了一個特大南瓜達224.3千克。
1986年10月,美國新澤西州的雅各布斯敦的羅伯特·甘卡茲收獲了一個大南瓜重304.6千克,周長3.6米,贏得了國際南瓜聯盟比賽的冠軍。當然了,這項記錄將來還會被突破。
世界上最早的蕨類植物是什麼
在英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晚誌留紀地層中(距今3.8~4.0億年前)發現的光蕨屬(eooksonia)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陸地蕨類植物,這是早已滅絕了的化石植物,這是最先上陸的維管植物,它屬於裸蕨類。這種植物的體型矮小,最初發現的僅有6~7厘米,以後發現的有10餘厘米的。這種植物無根、無葉,莖二叉分枝,頂端著生球形孢子囊,具有原生中柱,是一種原生木質部在中央、無髓的最原始的中柱類型。它的木質部十分微弱,隻有環紡加厚的管胞。體表有角質層和非常簡單的氣孔,這些都是原始的特征。在加拿大、美國和我國也都先後找到了這種植物的化石。
裸蕨類植物最早是在加拿大東部魁北克加斯佩半島的早泥盆紀地層中(距今3.4億年前)發現的裸蕨眉(Psilo~Phyton)植物化石。後來在蘇格蘭的萊尼燧石礦區的早泥盆紀地層中又發現了萊尼蕨屬(Rhyn—ia)和羊角蕨屬(Homeo—Phyton)。這些化石植物都隻有光禿禿的莖,無根、無葉,具有最原始的中柱類型,孢子羹在莖的頂端或分枝的頂端。它們都是登陸較早的蕨類植物。後來在挪威、我國和澳大利亞發現了另外一些屬的裸蕨類的化石植物。
世界上什麼植物的種子最大
在非洲東部印度洋中的塞舌爾群島上有一種椰子樹,叫複椰子樹。它的種子可以在海上漂浮到印度、斯裏蘭卡、蘇門答臘、馬來西亞、桑給巴爾沿岸等地,尤以馬爾代夫群島最多,故又叫馬爾代夫椰子。它的種子在植物界中算得上是最大的了。一粒種子長達50厘米,中央有個溝,好像兩個椰子合起來一樣,重量竟能達到15千克。它的整個果實可長達75厘米,重2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