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話陶瓷
我們偉大祖國的英文簡稱為China,而china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陶瓷。古代中國的昌南,也就是現在的景德鎮,在東漢時期開始建造窯坊,燒陶瓷。他們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優點,再加上昌南的土質比較好,生產出了一種晶瑩剔透,有假玉器之稱的新型陶瓷,青白瓷。它的質地遠近聞名,大量出口國外。在歐洲人還不會製造瓷器之前,做工精良的昌南瓷器在歐洲十分受歡迎,歐洲人就把昌南的諧音“CHINA”作為了瓷器的代稱,而中國又是瓷器之鄉,也就一並稱為“China”了。在看古代中國的缸、罐、缽、壺等日用器皿,現在的廚房用具、餐具、衛生設施或藝術飾品十有八九都是陶瓷製的。那陶瓷是怎麼來的呢?
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人類和動物最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勞動—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人類通過勞動來製造工具,人類最早用大自然所饋贈的石頭打磨成各種形狀的工具,用於砍劈、切削、鑽鑿,來同大自然搏鬥,以求生存。這種簡單的石製工具在250萬年前將古代人類帶入了“舊石器時代”。在舊石器時代,人類使用的石器工具比較粗糙,也有少量的骨器工具。那時的社會生產方式是采集和漁獵,即采集自然生長的植物,捕捉和獵取自然生長的魚類和飛禽走獸,作為維持生命的食物。這種生產與生活方式大約持續了200多萬年。在這期間,人類逐漸對大自然的饋贈感到不滿足了,他們有了更高的“追求”。於是乎,在約1萬年前,人類發展史上的由舊石器時代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們以粘土為原料,經過火燒而製成了最原始的陶器。這種原始陶器的產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塊裏程碑。恩格斯曾經把它的出現作為新石器時代開始的標誌,原因是它是人類最早不用大自然的現成材料而製成的器具。而這種最古老的製陶技術成了人類材料技術的發端。在這種製陶技術的基礎上,我國勤勞的古代勞動人民又發明了製瓷技術。這就是我們介紹材料技術,為什麼要先從陶瓷說起。
其實在舊石器時代的末期,人類已經會在用樹枝條編成的容器上塗抹粘土,曬幹後用來盛物,不過遺憾的是這種工具即怕水又不堅固。不過一些偶然的機會,例如森林著火等等,使這些簡陋的容器“醜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了,他們經受了火燒。人們發現,其內部的樹枝條燒成了灰燼,隻剩下了堅硬的、耐火的坯料——古代陶器的雛形。通過人們有意識地模仿,將把粘土搓捏成形,燒製成器皿,用來盛水,存放、燒煮食物等;燒製成漁獵工具,如刀、杈、漁槍、錘等,標誌著最古老的製陶技術在1萬年前的成型。根考證世界上最早生產陶器的國家是中國。在河北徐水及江西萬年出土的考古發掘物表明,我國大約在1萬年前就已有陶器生產。製陶技術在我國獲得飛快的發展,形成了黑陶、白陶、彩陶等多個品種。被人們稱作“世界奇觀”的陝西臨潼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就是在燒成的陶胎上進行彩繪而製成的,稱為彩繪陶,其工藝水平令世人歎為觀止。
說過了陶,讓我們在來了解下瓷。眾所周知陶瓷實際上是陶和瓷的總稱。瓷是由陶經過幾千年的演化而來的,比起陶來,瓷體形輕盈,玲瓏剔透,表麵光澤細膩,不滲水,不透氣,耐高溫,抗腐蝕。
製瓷技術是在製陶技術基礎上逐漸發展而形成的。與製陶技術相比,主要是在以下三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1)精選原材料。瓷器是以含鋁成分較多的高嶺土為原料燒製而成的。
(2)改進窯爐,提高燒成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