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輻射病(1 / 1)

核裂變反應中由鈾235產生的放射性物質銫137擁有30.17年的半衰期。這意味著大量這種並不穩定的非天然同位素可以在幾秒內釋放出高量的致命性伽瑪射線。同時,至少需要30年才能使半數的銫137衰變完畢。但是核爆以後並不僅產生銫一種致命的放射性物質,還有其他因為爆炸帶來的其他或直接致命、或產生致命輻射的元素。這些輻射物質可以汙染土地數十至數百年以至於該地區不適合人類生存。然而距離“零點”較近的地區則直接淪為核廢土——一枚一兆噸的核彈頭在距離地麵一公裏的高空爆炸可以製造出至少2.4公裏的“零點”地區——無居住地,無植被,除了遍布各處的輻射與焦土。實際上,最為致命的放射性元素為碘131,其半衰期有8.1097天。這意味著在碘131含量降至其0.1%的時候(八十天),最為致命的初始輻射期才算結束。而對於總體殺傷而言,最初階段為核爆以後的第一周至第九周,這一期間伴隨著巨大的人口減少。而其90%實際是由於燒傷、衝擊傷等等物理創傷導致的。餘下的10%才是由於輻射致病或致命。接下來的第十周到第十二周,電離輻射占殺傷的主導地位。從第13周開始,輻射病的威力逐漸顯現。核戰以後,人類持續暴露在幾百乃至幾千毫希沃特的環境之中。對比六十年前的正常時期,一人一年平均累計輻射量隻有大約在2.4毫希沃特。一個長期處在超過五十至一百豪希沃特同正常人的癌症發病率將顯著曾加25%以上。而這至少需要五年以上才可以觀測的出。

直接暴露在超過4.5伽雷以上的地區,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嘔吐、腹瀉、脫發、皰疹、惡心、昏厥、抽搐乃至係統性衰竭最終導致死亡。然而持續的輻射將會更加嚴重的損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在廢土上海居住的大部分市民都伴隨著或多或少的輻射疾病,而新出生嬰兒的普遍健康質量更是無法企及戰前水平。沒有人統計中國究竟多少人在核爆最初的八十天內喪生。有人說幾千萬,有人說幾十億,數字大相徑庭。核戰爭對交通係統、水電供給、以及醫療等基礎被盡數摧毀,在核戰爭中幸存的、急需醫療救治的人躲在各自的避難所中無助的死去。然而大量屍體導致的,諸如鼠疫等次生災害又將更多的幸存者殺死,許多城鎮逐漸演化為空城。在戰後的六十年間,中國的城鎮化已經降至宋代水平。

核爆產生的大量輻射塵埃蓄積在空氣中,又通過雨水降落在了地麵上,汙染了幾乎全部土地,使其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雨水最終流向水源,在輻射區域居住的人幾乎沒有任何獲得淨水的可能。這些次生災害對於人類的滅絕能力要遠高於核戰爭本身。而社會秩序也以損失殆盡不同的政治力量通過武裝割據的方式占領著中國的各個角落。他們控製著城鎮、資源和僅有的一些道路,使得商貿變得並不安全。占據上海的“中國複興委員會”與其他招安的軍閥組建的聯合政府靠著繁華的上海大都會發展成整個中國南方最大的政治體係。然而陷入依舊與各地割據軍閥的鏖戰。其實這些與普通城市居民並無太大關係,當然除了那些偶爾會從天上落下的火箭彈或**和無法及時獲得的生活、生產資料以外。

載成心裏再清楚不過了,他的死期其實不遠了。他甚至能摸到從胸腺下拳頭大的囊腫傳來的、伴隨著劇烈疼痛的一陣陣心跳。被汙水浸透的衣服穿來著刺骨的寒冷,他摸摸頭頂僅剩下的一些頭發,知道這些也是快保不住的了。有時候他也會去回憶那些記憶中死在輻射並發症下的人群,他們無日無夜地嘔吐、渾身皮膚向外滲血、皮膚蒼白並且潰爛。而對於自己,目前僅有個拳頭大小的瘤子或許已是得到老天的眷顧了。載成盯著工友的靴子,那一層一層的靴子上還有著汙水浸泡過的痕跡。或許那汙水早已滲入他們的腳趾間,或許腳趾甲早已脫落,深紅的血水混雜著泥漿浸泡著他們的襪子。而後那些輻射物質透過血液流入渾身各個器官,並摧毀他們,最後麵前的楊爭死於全係統衰竭。他感覺他就在麵對著一個死人,自己也是一個死人。他不願再想這些不遠不近的事兒,伸手從座位底下的工具箱附近掏出幾瓶戰前啤酒。用窗框的邊緣打開他們,與工友分享著這完工後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