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器在飛行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將采用不同的空間導航方法。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在航天器地麵控製飛行期間,可采用無線電測距和基線測量法測速。航天器可以采用慣性測量裝置、空間六分儀和光學星圖表,使航天員時刻都能知道自己的飛行狀態。
載人航天器在軌道對接時,要進行機動飛行,時刻調整偏差,這時主要采用無線電測距和航天員目視跟蹤。
航天器在降落過程中可采用雷達測距和多普勒測速,向地麵降落時可以采用著陸輔助設備。
航天器在大多數階段都要靠地麵導航設備來導航,美國宇航局主要依靠地麵雷達進行跟蹤測試,然後再根據信號計算航天器飛行的距離,其精度可以精確到幾米。
導航衛星是在軌道上運行的,飛行器不可能在任何時刻都能用雷達測到導航衛星,這就需要進行網絡式的導航。美國研製的衛星導航係統采用均勻分布在軌道平麵上的24顆衛星組成的3個衛星網來進行導航。這樣,在地球上任何地方至少能同時看到6顆導航衛星,飛行器就可隨時隨地用它來進行導航了。它的導航定位距離誤差在6~9米之內,測出的速度誤差小於0.6米/秒,定位所需的時間不超過1分鍾。
衛星導航這種先進的導航手段,非常適用於對天上、陸上、水上、水下的航行工具的導航,被譽為太空的“指南針”。
單人飛行器會成為未來的個人交通工具嗎
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奧運會開幕式上,宏大的體育場上空,有一個“飛人”淩空飛來,身後還拖著一條彩色的煙霧。他在體育場內四周飛行了一圈,然後又穩又準地停落在草坪中央。全場觀眾對這一精彩的表演報以經久的掌聲,開幕式上的氣氛一下子變得熱烈起來……
難道真有會飛的人嗎?
當然沒有。“飛人”表演的奧秘,其實全在於飛行員身背的一個飛行背囊裏。這個背囊看上去很像農村中為果樹、莊稼噴藥的農藥桶,但裏麵卻是濃度為90%的過氧化氫液體。飛行員將它背在身後,啟動噴射開關後,過氧化氫就會在加壓條件下噴出,它在經過噴嘴上的含銀過濾網時,分解成蒸汽和氧氣,形成高速噴射的氣流,從背囊底部的噴嘴噴射而出,形成極大的推力,將人體托離地麵,推向空中。飛行者在升上半空時,可以通過手握操縱杆來控製噴射氣流的方向,以便調整飛行的方向,看上去就像真的能在空中高低左右自如地飛行了。
飛行背囊是一種最輕便、最小型的單人飛行器,但它的成本卻很昂貴,如高濃度的過氧化氫就很容易遇光、熱等而分解;此外,這種飛行器的操縱技術也很複雜,要實現熟練地安全飛行,飛行者需要大量技術訓練和實際飛行,這樣費用就很高了。因此,飛行背囊還需在技術和設備上加以改進和完善,才能真正成為實用的個人飛行工具。
除了飛行背囊,其實目前較為現實的單人飛行器,當屬一些具有飛機外形的超輕型飛機。這些飛機結構十分簡單,采用小型發動機,其重量隻有100多千克。在目前,這種易於駕駛、價格較低的飛機,主要還用於體育運動和個人娛樂。
由於城市交通擁擠現象仍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單人飛行器將很快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並發展為一種非常便捷的新型個人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