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剛和“五姨”是胡途到C學校的第三期結束時去其它學校的。
走前,他們倆過來和胡途談了,說那邊已經聯係好了學校,希望胡途代為轉告一下BO,並且希望胡途給BO談一下把這一期他的獎金發給他。
胡途希望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同BO交流一下,能夠再考慮一下這件事情,但他們說已經不想和BO溝通,態度非常堅決。
答應了他們並為他們餞行。吃飯時秦德剛說準備晚上搬東西。
胡途感到不解:“為什麼要晚上搬呢?”
秦德剛說沒有給BO說,怕BO扣他的東西。
胡途認為:不管什麼原因,要離開都應該給老板說清楚,來要來得光明正大,走要走得的堂堂正正;在工作上,跳單位也正常,隻要溝通好了,對方也能夠理解,所以胡途還是勸秦德剛他們能夠和BO談談然後再搬。
但當天晚上他們還是搬了。
當胡途和BO談到獎金的事時,BO表示,這事不說他也會給的,讓胡途去代領。
其實,胡途知道,秦德剛為什麼選擇離開,主要原因是因為胡途。
這也是胡途不好多勸他們留下來的原因。
長期以來,BO和秦德剛在性格和思想上是很對路的,秦德剛最受BO讚賞的地方是他很能為BO剋扣老師的錢,再加上秦德剛是元老,所以BO對秦德剛是很有感情的。
記得胡途剛來C學校那一期,學校有一個老師在上體育課時,因為一個學生在搶籃球的過程中跌了一跤,把牙齒跌掉兩顆,後來去醫院治療用去了近5000元錢,這個學生家長是不出的,這時BO也不出,那麼這一筆錢就隻有老師出了,那是一個背井離鄉從湖北來的老師,平時又比較窩囊,這就需要那個老師不吃不喝兩個月的工資了。老師們都很同情他,就集體來找胡途,希望胡途出麵給BO談談,能不能解決一點。
胡途和BO談了,BO同意解決800元,但是當天晚上就有A學校的老師打電話給這邊的老師說,秦德剛勸BO不能出這個錢,理由是不能開這個頭,後來BO真的不給了。
再後來,胡途出麵在老師和學生中進行了募捐,有老師居然一個人捐了500的,結果鑒於師生對該老師的同情,捐款超過了5000元。
像秦德剛這些為BO出主意的事非常多,而且BO最最喜歡的就是這樣。
例如,為了提高老師做學生工作,讓學生多來補課的積極性,BO開學就宣布了一期補課費學校和老師比例是5:5,但是下來看到老師得的補課費多了,他們兩人就商量怎麼想辦法克扣一些。
這樣理所當然的老師就會產生情緒,BO就讓秦德剛去滅火,做老師的思想工作,這時秦德剛那種兩頭做好人的性格就大顯身手了,把責任都推BO身上,反正老師們也沒有辦法,鬧一陣也就算了,但抱著混日子心態的老師越來越多。
反正那就不關秦德剛什麼事了,有時他也故意在老師麵前說一說落後話,BO知道了也沒關係。
但是胡途的理念和他們不一樣,胡途主張真心實意的團結老師,把學校的形象和品牌做上去。大鍋裏有了,老師的小鍋也要該給就給。
這樣,有時候BO同秦德剛和胡途的關係,就像曆史上一些皇帝同太監以及大臣的關係,事實上太監和大臣都忠於皇帝,但太監和皇帝一起所商量的都是一些隱隱密密的東西,而大臣貢獻的是大政方略,但就其感情而言,皇帝更喜歡太監,視其為心腹,和太監一起,皇帝可以率性而為,但對大臣,盡管也知道是忠心耿耿的,皇帝有時還必須裝,就是缺乏親密感。
在BO心目中,秦德剛和胡途的定位就是這樣。
但這也是秦德剛不能接受的,胡途沒有來之前,BO所有事情都和他商量,他是大臣太監一起當,現在好多事情都和胡途商量去了,所以他認為BO像大姑娘一樣移情別戀了,對不起他了,也認為是胡途來搶了他的權力和風頭。
所以,他負氣,他要走,他不想和BO溝通。
他不明白“不好好把握顛峰就有可能變為瘋癲”的道理。
其實,學會分享何尚不是一種智慧。
······
對於秦德剛的走,BO是很負疚的,就像****逃跑時老人家是心理一樣,那是糾結,那是五味雜陳,誰也不會因為自己的愛將離開自己或者反叛自己而感到快意。
秦德剛走了,BO一方麵感到負疚,一方麵又因為秦德剛的賭氣不說一聲而感到憤怒,其實在BO心中,胡途和秦德剛他們兩個他都不願意看到誰走,工作上胡途不能走,情感上,秦德剛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