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聯合()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閱兵的傳統,正所謂:耀武觀兵者,內振人心,外懾不臣。
現代社會以來的各種閱兵就不用了,在曆史上,曹操就曾經在許昌進行大閱兵,以這種方式來向內外的敵人顯示他的赫赫武功。而在更久遠的時候,舜也曾經幹過用閱兵來震懾敵人的事情。
《韓非子·五蠹》裏:“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幹戚舞,有苗乃服。”意思就是舜之時,中原周邊的蠻族“有苗”常常挑釁,舜乃讓眾多兵士列隊執幹戚舞於陣前,“有苗”被震懾退兵而服。
其中幹、戚是指古時的兩種兵器:盾牌和大斧。用武器作跳舞的工具。史書中所記載的“執幹戚舞”中的“幹戚舞”,後來成為樂舞的一種。古時樂舞有文武之分,文舞執羽旄,武舞執兵器。幹戚就是盾與斧,都是兵器。士兵操著盾與斧而舞,稱幹戚舞,屬於武舞的一種。
遙想前人風采,陳誠也是深為佩服的。而且閱兵還有提升士氣,安定地方人心的效果,所以他就對林夢楚提出的建議很是讚同,難得的沒有出餿主意之類煞風景的話。不過即便是要進行閱兵的話,也還是有很多的準備工作要做的。
別的不,哪些人有資格參加,哪些人不能參加就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軍方的各個野戰軍的甲種團,還有被歸入郡兵的乙種團和被歸入鄉兵的丙種團,誰上誰不上,總得讓大家服氣才行。
軍中的那些家夥們原本就有很多是地方上的豪強,本就是無法無之輩,在經過了將近半年的浴血拚殺之後,他們在獲得了許多的戰爭經驗的同時,脾氣也隨之而水漲船高。許多人都是一種老子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什麼都不怕了的態度。除了在黑龍王陛下麵前不敢放肆,其他的時候他們都是一言不合就開練。經常有高層幹部打得鼻青臉腫的,然後被憲兵抓去關黑屋。然後這些家夥們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林夢楚和陳誠無意於打壓軍中的這種情緒,在他們看來,現在的中國缺少的就是這種老子下第一的傲氣和我強我有理的蠻橫態度。所以,光是選出有資格參加閱兵的部隊就花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在這期間,就在總參謀部上演了多次的全武行,以至於兩個乙種團的團長被暫時的撤職,轉入軍校教書去了。
在確定了閱兵的部隊之後,那些被選中的部隊還要拉到邯鄲以北的軍營中進行集訓。參加閱兵的部隊有大約一萬裏六千多人,包括兩個甲種團,兩個乙種團,一個丙種團,剩下的都是剛完成了初步訓練的新兵蛋子。這些人裏麵,有不少人在北京之戰中刷過經驗,對紀律和命令執行的不錯。但是另外一些從農村中新選拔出來的人的表現就沒那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