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21世紀前葉新興技術產業特點(1 / 1)

21世紀前葉新興技術產業將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生物、宇宙、超導、電子、海洋、新材料、光等主要新興技術開始實現比較充分、全麵的實用化、產業化的時間都是大約在21世紀初。這種時間上的巧合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各個新興技術領域的發展存在著相互促進、依存、製約的內在關係。例如,電子、新材料技術的發展是宇宙技術發展的重要前提,而宇宙技術的發展又以具有微重力等特點的空間環境為研製新型電子器件材料和其他新材料提供試驗室和生產場所。

(2)21世紀前葉的新興技術的應用範圍大都橫跨材料、能源、信息等多種基本產業部門,從而形成內涵十分豐富的新興技術產業群。例如,生物技術的應用橫跨化學、材料、能源、信息、農牧業、醫藥、食品等基本產業部門,從而形成龐大的生物技術產業群。

(3)在21世紀前葉,材料、能源、信息等各個基本產業部門大都呈現為多種新興技術的應用並存、競爭的局麵。例如,能源產業部門呈現為生物能源、宇宙能源、海洋能源、核能源等並存、競爭的局麵;而在信息產業部門,又有光纖通信與衛星通信“爭飯碗”,電子計算機和光計算機比高低;在電子計算機產業部門又進一步有矽器件計算機、砷化镓器件計算機、超導器件計算機等“群雄並存”的局麵。

(4)20世紀的工業化發展遇到了地球的有限資源和有限環境(容量)的限製,而21世紀的新興技術產業將在較大程度上立足於可再生資源(例如生物、太陽能、海底錳結核等),並具有省資源、少公害的特點,因此將能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地球(主要指陸地)有限資源和有限環境對人類產業文明發展的限製。

(5)21世紀的新興技術產業也將能較好地回答人類所麵臨的其他全球危機的挑戰。例如,糧食危機將可能由於生物型農牧業、生物食品產業的發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6)21世紀的工業化,將具有不同於20世紀工業化的嶄新含義:工業化的內涵擴大——它是與信息化、智能化相結合的工業化;工業化的空間擴大——它將把宇宙工業化與海洋工業化包括進來;工業化的範圍擴大——一部分農牧產品將實行大工業生產方式。由於工業與農業、服務業之間的界限將變得模糊不清,也許到了21世紀“工業化”這個提法已不出現了。

(7)在21世紀,城市化也將被賦予新的概念。未來的城市將是信息化、超導化的城市。而且正是信息化、超導化,也將可能促使城鄉差別幾乎消除,以致使城市的概念在陸地上變得不像現在那樣重要。同時,宇宙城市、海洋城市在城市的概念中的地位將會上升、突出起來。

(8)20世紀的產業文明主要在陸地上發展,而21世紀的產業文明將在陸地、海洋和宇宙空間“全方位”地展開,迄今陸地、海洋、宇宙空間發展的嚴重的不平衡將逐步得到糾正。

(9)20世紀的工業化主要是立足於煤、石油以及鐵、鉛、銅等金屬資源而發展起來的,到了21世紀,石油等傳統資源的重要性將下降,稀有金屬資源的重要性將上升。但是,稀有金屬輸出國將不會獲得當今石油輸出國這樣“奇貨可居”的有利地位,因為各國爭奪稀有金屬資源的競爭將主要在海洋深處展開。

(10)新興技術轉用於軍事,將可能導致產生毀滅人類文明的新破壞力。例如,在現有的核武器之上,產生“超核武器”的可能性將日趨明顯,預計“超核武器”將不僅可能從激光、宇宙技術領域產生,也可能從生物技術領域產生,而後一種情況往往不易被人們覺察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