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為了收藏而旅行(1 / 3)

明代的部長級官員、著名的書畫家董其昌說,人混得富貴之後,必求珠玉、錦繡、粉白、黛綠、絲管、羽毛、嬌歌、豔舞、嘉饈、珍饌、異香、奇秀,日夜沉溺於感官的享受,毫無節製,不知道還有更高雅的追求。在董其昌看來,更高雅的追求是收藏,他本人便是一位富甲天下的收藏家。

現在說到收藏,我們首先想到收集古董和藝術品。實際上,人們喜歡收集的東西包羅萬象,可能是瓶蓋、煙盒、玩具,郵票、唱片、頭版書籍、瓷器、玻璃杯、老式家具、模型汽車、鳥類標本和玩具動物。而紐約地產商唐納德·特朗普則喜歡收集摩天大樓和美貌的妻子。在古代,信徒們收集聖徒的遺物;花花公子唐璜喜歡收集與他有過一夜情的女人,他的仆人負責把名字登記成冊。在很多語係裏,不管是收集瓶蓋還是摩天大樓,或者任何可以收集的東西,都被一個名詞涵蓋——收藏。

人們的收藏行為不盡相同,有的無傷大雅,比如把多年積累下來的報紙堆放在雜物間裏,任塵埃盡落再不問津。有些收藏多少帶點病態,像美國出生的英國慈善家亨利·威廉爵士,隻要看到能傷人的利器就要買下來,威廉死後,他的遺產受贈人聲稱,亨利爵士的藏品,不論是從種類上還是從數量上,都無人能及。

作為一種嚴肅的業餘愛好,收藏活動具有許多益處。它可以使人在閑暇中得到休息,因為欣賞自己收藏的珍品總會充滿了樂趣。為新增添的收藏品尋找擺放位置,核對參考書中的事實,而為生活更添情趣,這就是董其昌所謂的“即物見道”。

收藏者要會見情趣相投的收藏者,以獲取教益、交流經驗、交換藏品、炫耀自己的最新收藏。朋友的圈子就這樣不斷擴大。

用不了多久,有收藏愛好的人便開始旅行,也許是去另一個城市參加會議,也可能是出國尋找一件珍品,因為收藏是不分國籍的。

盛世興收藏

有的“境外遊”已被包裝為“淘寶行”,旅遊者目的隻是參加藝術品拍賣會和參觀藝術區,甚至“抱團掃貨”。近幾年,無處不在的“溫州團”炒家們合資請自己共同認可的專家到境外去“搶購”。這種事情在其他地區也時有發生,比如四川的古玩街商會就曾組織買家到外國去采購。

所謂“盛世興收藏”,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藝術品收藏市場的快速發展,海外藏中國文物回流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和熱點。2011北京匡時春拍首日拍賣的七個專場成交額逾7.4億元,其中海外回流近現代書畫專場成交率近97%。2011北京保利春拍上,吳冠中專場二十五件拍品全部是從海外征集而來,總成交價逾5億元。

中國藝術品主要集結在三個區域:日本、歐美和東南亞華人圈。歐洲最鍾愛中國瓷器,自然收藏量最多,而其中又以民窯燒製的外銷瓷及仿古瓷為主;美國受當地華人影響,對青銅器、家具等尤其感興趣;日本崇尚中國文化,偏愛古代書畫,保護得十分細心;東南亞等地戰亂不少,真正能留下的多是中國的金銀玉器、象牙等雜項。

中國買家去淘寶的途徑大致分成拍賣行、美術館、古玩市場三塊。拍賣行一年除了春、秋兩季外,平時拍賣沒有確定時間。

像佳士得、蘇富比、朵爾這樣的全球知名拍賣行吸引的當然是資金雄厚的大買家,而懂行卻資金實力不高的收藏家比較中意美術館及古玩市場。

中國人海外淘寶,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收藏專家馬未都說,1985年到1995年的時候,因為基本上沒有中國人到海外去買東西,所以海外市場整個的構成都是西方人的審美和價格,中國人沒有在這個市場裏去攪動,那個時候他出去,因為算比較早,經常能買到一些很便宜的東西;1995年以後,由於國內開始有拍賣,市場也比較公開,所以大量的人開始向海外去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