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再見了,重慶(1 / 2)

隨著中蘇關係的急劇惡化,邊界開始多事,終於引發了黑龍江上珍寶島的自衛反擊戰,‘備戰,備荒,為人民’成為舉國上下的頭等大事。準備打仗,部隊首當其衝,人員素質尤為重要。全軍開始了複員工作,要把那些不適合繼續留在部隊工作的人員淘汰出去。當然,文件上不是這樣說的。文件上的提法是:‘部隊應該向地方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去支援地方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複員前的序曲是動員和學習。最後當然是要落實在行動上。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學院要求每一個人寫一份‘自願申請複員’的報告交給組織上。

“誰複員誰不複員,上麵是不是早就內定好了?”

“每個人寫一份‘自願申請複員’報告?這種做法本身是不是就不自願啊?”

“我不寫申請報告,是不是就不複員啊?”

有人對寫‘自願申請複員’報告一事提出了質疑。當然,能夠提出這類問題的人,都清楚自己將可能是這次複員的對象。那些認為自己不會被複員的人,不僅表態堅決,行動上也積極得很。江宜華自從來到部隊,從來就沒有想過還會有離開部隊的一天。不過他現在的心裏像明鏡似地,預感到自己肯定在複員名單之列。他沒有提任何問題。他能提什麼呢?提了又有什麼用呢?隻是他對這種做法從心底裏產生出一種抵觸情緒:

“明明是你們從大學把我要來,大字報上卻說我是削尖腦袋鑽進來的。現在明明是你們要我複員,卻又要我表示是自願的。辦事真是虛偽啊!你們是橫著豎著都有理,我是豎著橫著都沒有理。也沒有說理的地方。”

被複員是不可逆轉的事。關鍵是軍委文件製定的複員原則是:從哪兒來,回哪裏去。所謂‘從哪兒來’,即是指你是從哪兒參軍的;‘回哪裏去’,當然就是你還回你參軍的那個地方去。再進一步了解,像江宜華這樣的大學生,不是以家在什麼地方為‘從哪兒來’,而是以大學畢業的地點為參軍的地點。那就是說,按照規定江宜華複員應該回到TJ去!原本想借複員這個‘東風’,撈一個團圓日子過的江宜華,看來希望又要‘雞飛蛋打’了!

院裏派出進行安置的人員,分頭找各單位複員的人談話,了解他們對安置的要求。找江宜華談話的是訓練部的房助理員,江宜華知道這個人,但沒有怎麼接觸過,很不熟悉。

“我沒有別的要求,”江宜華說:“我的家在北京,我愛人也在北京。如果有可能,希望組織上能夠把我安排回北京。這樣,我會感激組織一輩子的!”

“江教員,你的要求合乎情理。”房助理員說,“不過複員安置的原則你是知道的,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我沒有任何把握。我隻能說,我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力去做,去爭取好的結果。但你別抱太大的希望!”

“房助理員,你能夠這樣說,我就很感謝了!”

江宜華隻能做好複員TJ的心理準備。

“咳!走一步看一步吧!真要複員到天津,比起重慶到北京來,距離已經近多了,交通也便利多了,錢也省多了。如果以後有機會,自己可以爭取調到北京去。再說了,在天津工作的大學同學很多,自己實在回不去北京,還可以托他們幫忙把小玫調到天津。”江宜華的‘阿Q’精神,又一次地為他解脫了煩惱。

一個月後,外出的安置人員陸續返回重慶。江宜華居然被安置回了北京!真是讓人喜出望外!得到這個好消息後,他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給小玫發了隻有五個字的電報:‘複員回北京’。辦的第二件事是找到房助理員,向他表示感謝。

“謝什麼?沒什麼好謝的。”房助理員說,“我負責安置的都是訓練部的人員。你認識直五室教英語的葛教員吧。巧極了,他的情況和你正好相反,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家和愛人卻在天津。因此,他希望複員回天津。出發前我就有一個想法:能不能把你們兩個人調換一下。真要調換成功,豈不就兩全其美了?不過,我不能給你們講這樣的想法,因為它牽扯到北京和天津具體進人的性質。隻有兩地的安置辦公室同意了,事情才能算是成功。也算你們兩個人有運氣,兩地的安置人員都認可,都沒有提出異議。我隻是來回多跑了幾趟天津和北京,做了點具體的工作而已。”

“‘我隻是做了點具體的工作而已’!多好的一個人啊!”江宜華從內心感動。

其實他完全可以公事公辦,完全可以不費力氣地把江宜華安排在天津,把葛教員安排在北京。有困難嗎?有困難自己想辦法克服唄。如果是那樣的話,江宜華和葛教員又能說什麼呢?什麼也說不出來的。但是房助理員沒有這樣做!由於他的安排,解決了江宜華和葛教員兩個人日後的困難。這才是真正的‘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帶給別人’的活雷鋒,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如果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是這樣的一心為公,那該多好啊!”江宜華心想。

除了老張外,數學組的老人(比如王排、汪文義)全部都複員了,他們為了黨的教育事業、為了祖國的國防現代化,在忠實地站完了最後一班崗之後,領取了一筆複員費,悻悻地離開了他們舍不得離開的地方。老張是幸運的,他被結合進了室的領導班子,這樣的人當然是不會被處理的。數學組的直接領導宋主任,自從被江宜華宣布扯掉了領章、帽徽之後,一直被革命群眾勒令在464的院裏勞動。院革命委員會成立後,他與院裏其他大大小小的走資派一起,都被送到寧夏祁連山下的總後軍馬場養馬去了。這些人的未來命運會是如何,雖然江宜華很想知道,但已經不是他能夠去想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