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癩蛤蟆想吃天鵝肉(1 / 2)

“五年計劃看三年,

苦戰三年看頭年,

趕上那個英國用不了十五年!

嘿嗬,嘿嗬,嘿嗬,

加油幹,加油幹,

嘿嘿,加油幹!”

這是上個世紀1958年膾炙人口的一首歌曲。

多麼自信,多麼豪邁!想想吧,用不了十五年的時間,我們這些老百姓就可以擺脫貧窮與落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美好遠景就在眼前了!

遺憾的是,人們並沒有過上那種喝牛奶、吃麵包的奢華生活,也沒有見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舒適生活意境。迎麵撲來的是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自然災害’!人們饑餓,浮腫,甚至死亡!

常言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我們年輕的共和國在經曆了這麼一場病痛和浩劫之後,元氣大傷。也恰恰就是在三年自然災害剛過的1962年初夏時分,江宜華結束了在NK大學數學係的五年學習生活,麵臨著畢業分配的嚴峻時刻。由於工農業生產才呈現出了那麼一點點複蘇的景象,很多單位都沒有進人的指標,那年大學畢業生分配的方案,是可想而知的了。不過即使是這樣,當時的每個年輕人仍然是血氣方剛、滿腔熱血,他們也都有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也都希望在大學畢業後能夠一展宏圖,為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出力,為人民大眾效勞。

學校反複以‘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基調,對全體畢業生進行教育。大會動員,小會座談和表態。每個人在會上都表示要堅決服從組織分配,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按照學校的要求,數學係由黨總支書記掛帥,夥同年級黨支部、團支部負責人組成畢業分配臨時工作小組。小組將根據學校公布的要人單位方案,以及每個畢業生自己填寫的《畢業生分配誌願表》,決定畢業生將來的分配去向。

麵對著係裏公布的要人單位方案,江宜華是舉棋不定、難以填寫啊!

這種個人的私事是無法與同學交換意見和看法的。雖然很想與家人溝通,聽聽爸爸媽媽對分配的看法。但那時哪有那麼多的通訊手段啊:沒有網絡,沒有E-mail,家裏沒有電話,個人沒有手機。能與家裏取得聯係的方式,除了寫信(北京到天津的家信,當時一個來回至少一個星期),最快的是打電報。打電報是以字數算錢的,要想把有關分配的事情與父母講清楚,得花多少錢哪!再說了,從係裏公布要人單位名單,到要求提交《畢業生分配誌願表》,短短的幾天時間,恐怕也不夠電報來回的(那時想快節奏,但一切卻都快不起來)。大主意隻有自己拿了。

江宜華的心裏是怎麼想的呢?他打小就崇敬兩種工作:醫生和老師。他認為醫生掌握著人的生老病死,誰敢說他(她)一輩子絕不和醫生打交道呢?隻要生病,你就要去找醫生,就要打針吃藥!而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絕對離不開教育。隻有通過小學、中學和大學老師(當然,這裏麵也還應該包含父母親在內)在講台上辛勤的傳授和耕耘,才能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才能增強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才能使人們過上好的日子。

高中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雖然一直在受到批判,但卻深深地支配著江宜華。因此畢業時,他根本沒有考慮過學文或學農,而是堅定地要學醫或考工科。遺憾的是,畢業檢查身體時他的眼睛被查出患有紅綠色盲,不要說學醫當醫生了,就是諸如化工、無線電之類的工科專業,也都不在他可以報考的範圍之內,他被死死地局限在隻能報考純理科的專業!無奈之下,他最終被NK大學的數學係錄取!當醫生的理想顯然已成為泡沫破滅了,現在的他隻能期盼著能夠分配到大學去當一名老師。這就是他的理想和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