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遊海底、 潛水(1 / 2)

“請注意,外置燃料電池電量還剩50%。”一個生硬的女聲對王亮說道。

此時王亮正在黑球1號裏玩得不亦樂乎,因為,他正操作著簡易改裝機甲體驗海底漫步,漆黑的海床上,周圍時常可見身懷五顏六色熒光組織的奇異生物。

這個DIY的水下行走機甲,像一個四肢和軀幹及不協調的大蛤蟆:黑球外殼十分堅固,內部也有對人員的良好保護和維生機製,被王亮選中作為機甲主體;修長的四肢的基本構造是與全地形采礦車的機械臂一樣的,隻是更纖細靈巧,是用電磁肌肉、全向自潤滑陶瓷關節、鈦合金支架、傳感器、內置光纜電纜、驅動控製通信模塊與外置燃料電池改裝的“黑球外置插件I型”;在黑球兩邊還有兩個球形的360度深海推進器,用來在水下航行,使用的也是同一塊外置燃料電池。

……

離開飛來島,王亮剛開始還能在擁擠的主艙內耐心欣賞海洋裏的綺麗風光,後來就耐不住性子了。在恐龍星球這個人工克隆生物眾多的博物館裏,你可以發現好多種在地球上從“侏羅紀”到“第四紀”的已滅絕的生物,王亮對那些還未見到的超大號古董生物目前還不是很在乎,反而對穿越前自己潛水運動時小心翼翼躲避的劇毒生物充滿好奇,想近距離觀察一下,當然也是為了在救生艇外麵自由活動活動。他已乘坐“飛艇”在深海裏潛行了一周,沿著小澳洲海岸繞行了1/4圈,離開的比較遠了,飛來島那邊的核爆並沒有影響到這裏生物的喧鬧場麵,所以小傑也覺得隻要在外麵時注意一下,便不會被那個非常不友好的基地智腦發現位置……

“水蛙型”仿生機甲離開了飛艇頂部的過渡平衡艙,落到淺海海床上,兩條手臂上的探照燈發出的光柱從四周珊瑚叢中掃過,寬大的機甲腳蹼避開淤泥海草,踩在海底亂石沙子上,黑球1號的分係統被小傑“調教”的很靈活,安裝的“小傑民用版”機甲控製軟件也正常運行,毫不費力地用黑球下方增加的自動配重模塊穩定了機甲平衡。

“哈,你看,這魚裝得還挺像石頭的吧。”王亮通過助力宇航服的同步控製功能,看著全息投影,感受著模擬的力反饋,小心翼翼右手向下虛握;機甲的右手也跟著向下,抓起了那條石魚。這種魚隻在水底生活,而且行動遲鈍,平時躲在岩礁、珊瑚以及泥底一動不動,憑著它們那一身跟周圍環境幾乎一模一樣的偽裝,平平安安地過著日子。別以為它們隻是不好看,它們還是危險的魚類呢。如果不小心踩到它們,它們便會通過背鰭上的刺將大量毒液注入到人身體內,引起劇痛,甚至致命。

王亮還記得當初和幾個老友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島潛水遊玩時,湯姆遊泳不慎,剛下水就踩著一條石魚,腳掌隔著厚膠皮微微中了一刺,立即痛的他抽搐暈厥,嚇的王亮跟畢升(老畢)趕快把湯姆撈起來,開著摩托艇就往岸邊急救船那兒衝。之後過了一個月,湯姆才緩過勁來,他被痛怕了,本來作為典型非裔美國人更善跑步的他,自此再也不肯去海裏遊泳潛水了,還好湯姆平時主要在非洲內陸自然動物保護區當誌願者,連見大海的機會都很少,即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影響不大。

“等會帶回來,我看看怎麼把它像河豚一樣變成美食,對啦!你找找有沒有藍環章魚,同樣有河豚毒素的那種。”王亮在耳機裏聽到小傑興奮的聲音,水下的機甲是通過一條電纜與懸浮在頭上淺海層的救生艇保持通信的,信道比較有限,小傑隻能看到模糊畫麵與王亮進行語音通信,沒辦法把自己的全息影像投影到王亮的頭盔裏了,要不然,王亮肯定能看到小傑惡作劇般手舞足蹈的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