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調查此人(1 / 2)

李顯方才那一番話,自然是對明崇儼的試探,然則明崇儼卻也是個聰明人,如何看不出來李顯的算計?所以他儼聽了李顯的問話,隻是淡淡笑道:“下官乃是順應人,如何敢圖回報?大王這話可是有些言重了。”

“哦?真的如此?那明大夫可真是一個下為公之人,先下之憂而憂,後下之樂而樂,專門利己,毫不利人,王實在是佩服之至,像明大夫這樣的大賢,便是古之聖人恐怕也難企及。”李顯起話來不痛不癢,敷衍之意非常明顯,好像唯恐明崇儼看不出來似的。

明崇儼如次智慧,卻又如何看不出來?卻聽得明崇儼道:“不管大王信不信,下官確實就是這樣想的,最多也就是待得大王一朝功成之後,能夠將我道門定為國教,下官隻要做個寇謙之,就已經是萬世莫求的福緣了。”

“寇謙之?哼,真沒想到這廝竟然還有這麼大的野心!”李顯聞言頓時大怒,暗暗想道:“寇謙之這個人可不是什麼好人,他當初蠱惑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以道教立國,甚至連年號都改為了太平真君,後來這寇謙之被封為國師,他所創立的新師道道士也都是位列王公,地位無比崇高,可是那人的道術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甚至對寇謙之信任有加、寇謙之也****祈禱的太武帝最後都不得善終,竟然被近侍殺死,所以,一切都要靠人為,所謂盡人事方能知命,如若祈福能夠決定一切的話,那征戰下還有何用?勵精圖治還有何用?而至於所謂的金丹大道、長生不老,你以為我會相信那些虛妄之極的東西嗎?如此看來,你所謂的順應人之舉,隻不過是為自己謀求國師之位,為你的道門謀求然地位,若是趕上皇帝昏庸,一舉掌控朝政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就是你的野心吧?”

李顯雖然心中極怒,可是表麵上卻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問道:“隻不知明大夫之道門是何名頭?如若王不知的話,恐怕將來就算真的有那麼一,也是無處封賞吧?”

卻聽得明崇儼嗬嗬笑道:“下官之道門,如今不過是一雛形爾,根本不值一提,待得將來大王成就之後再此事也不遲,不過下官卻是要大王知曉,下官可是充滿了誠意的。切莫上一次下官力勸大王正位皇太子,畢竟大王心中仁義,並未答應,且上一次大王為救王妃,擅闖宮禁,若非下官向後求情,恐怕大王早就遭到貶黜了,此事其實是大王自身之福氣所致,下官不敢居功,然則下官舉此一例,隻是要提醒大王,若是有下官輔助,大王之事將會更加順利。”

“哦?明大夫之言王亦是認同,明大夫昔日恩情,王亦是感激,然則宮中畢竟還有太子,太子一向仁德,素為父皇及群臣誇讚,又與王情同骨肉,王如何能夠奪兄之位?此事萬萬不敢從命,還請大夫見諒。”李顯雖然沒有直接拒絕明崇儼的提議,然則卻是再度推脫,而且看起來態度很是堅決。

卻見明崇儼笑道:“茫茫道,自有因緣,太子雖然位列太子,然則並無人君之相,下官敢保證,再過一年,太子之氣運將不複存在,彼時太子丟位,看大王如何推脫?嗬嗬,如今空口來,大王自是不會相信,不過到了那時,大王自然便會相信下官所言,除此之外,下官知道大王即將出征吐蕃,卻是有一句預言相告,遇沙還走,遇水而安,狼星墜,久守必成。機不可更多泄露,大王若按下官所言行事,此戰必勝。除此之外,下官將力保大王門下諸公安全無虞,不知下官今日之誠意夠不夠?”

“嗯,聽這廝這一番話,太子在我作戰期間肯定是難以保全了,不過想想也是,以太子這樣的性格,如何能夠對付得了母後和明崇儼這廝的聯手?不過若是太子倒台之時我能夠保證麾下這幫人不出事,甚至能夠渾水摸魚,再撈點好處,這一番倒也不枉了,看來現在我倒是真的需要明崇儼這廝來充作保護傘,哼哼,母後對他言聽計從,若是他當真維護,我這一次倒也不用再憂慮了,隻不過不知道這廝到底能有幾分誠意?”

李顯默默地想了想,又暗暗道:“還有,他這則預言絕對不可能是信口開河,或許真有幾分準頭也不定,另外,我倒是要調查一下,他那個神秘的組織到底是什麼,能不能承擔起統一整個道教的‘重任’?還有,他到底是從哪裏得知戴相和張相投歸我們下一事,也一定要調查清楚,哼,我的把柄可不能讓他這麼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