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樁樁件件便是死也不能贖罪。因此,他的兩個兒子也放棄了要讓母親重新回到府中的想法,甚至他們都覺得,自己沒有臉麵再見父親和兄長。
南宮湛願意留在她活在莊子上,已經是給兩個弟弟十二分的麵子。
趙令儀的長子周歲,南宮湛為他取名南宮曜,這一日,老王爺匆匆到了府中一趟,看過孫子抓周之後,就離開王府回到莊子之上。
當日,宮中除了封賞,另有一封冊封南宮曜為世子的聖旨。周歲而封世子的並不多,當年的南宮湛算一個,可那是因為施王妃的亡故,而今這卻算是給了王妃和世子天大的體麵。
定國公府的人到此時才算是真的放下心來,畢竟,誰都知道南宮湛和趙令儀的身份差別大,年輕的時候,因為少年時青梅竹馬的感情,或許還能過的不錯,可等到兩個人年紀都大了,要是趙令儀沒有孩子傍身,隻怕日子也不好過。
倒是竇玉娘進門不過一年有餘的時間,已經生了一個女兒,隻比小姑子趙令儀的兒子大了三個月了,石老太君為這個孩子取名趙安榮。榮姐兒是個有福氣的,才出生,父親就中了舉人,之後一鼓作氣,最終殿試得了二甲第一名的成績。
二郎趙思齊不願意和父親一般,一輩子在京城碌碌無為,所以,請南宮湛為之打點,攜妻帶女去江南做了一個七品縣令。這一條路或許艱辛,可隻要是做好了,將來的前程卻必定也是遠大。
石老太君雖然舍不得孫子遠行,卻也知道兒孫自有兒孫路,所以並沒有阻攔,不過她倒是覺得,自己現在應該好好的活著,要不然就是真的要斷了孫子的前程。
隨著趙嬿婉的去世,趙仲康終究沉寂下來,決定辭官回府安生過日子。由此之後,定國公府居然出現了難得的安穩生活,雖然不複以前的繁榮,可卻另有一番自在在其中。竇氏苦熬這些年,也算是終於過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而趙令儀通往東北的商路,在三年之後,終於完全貫通,趙令儀又在東北建了好幾處莊園專門用來養狐狸和貂。至於藥材,現在撫遠的許多人家都以種植藥材為生,就算趙令儀自己不準備莊子種植,也不愁沒有貨源。
東北特產的優質藥材和上乘的皮子大量的運送到京城,輕裘閣和百草堂成為京城首屈一指的大鋪子。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樣的好鋪子,自然就會有人惦記,自從有不長眼的企圖霸占這兩處鋪子沒能得手反而連累的自家人丟了臉麵和官職之後,京城的人都知道,這兩處背後的人是燕王府。
京城裏的人就算是再怎麼羨慕嫉妒眼紅,也沒人敢動腦經到這兩個鋪子上去,免得到了最後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如此一來,倒是讓趙令儀賺了一個盆滿缽滿。
便是連禦藥房和宮中的采辦處也時常到這兩處尋些好東西用,說是比宮裏用的還要上乘。趙令儀這鋪子確實不錯,隻不過因為是燕王妃陪嫁的鋪子,所以不能做皇商罷了。
趙令儀深知,自己吃了肉,總要給別人留下些湯喝,要不然,隻怕是她的日子也會艱難,因此趙令儀和京城裏的商家倒是能和睦相處。
趙令儀在自家三弟成親別居之後,終於如願以償的把燕王府都改成了慶豐樓一樣的地方,不用火盆也能暖暖的過整個冬天,就是比在溫泉莊子上也要舒服許多。
而也就是這一年,傳聞,燕王府太妃汪氏因兒女各自成家,心中再無牽掛,情願出家為子女及老王爺祈福。一個月之後,汪氏在寺中病逝。
之後汪家被牽連到朝堂之上的一件大案子裏,一家子人,丟官的丟官,罷職的罷職,入獄的入獄,流放的流放,偌大汪家大廈傾覆,就這麼走上了末路。
至此,南宮湛終於覺得,一口氣徹底的出了出來。
當年南宮湛把所掌握的汪氏的惡事全部都放在燕王麵前的時候,燕王隻恨不得當時就殺了汪氏,可是想著還有兩個兒子沒有成家,要是汪氏的事鬧大了,這兩個孩子的一輩子就算是全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