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姻緣(1 / 2)

情苦勝過藥苦。

丁粟靜靜地走在回家得路上,他知道自己這段剛剛開花的姻緣就此斷絕了。心裏萬般愁苦,自己曾想這輩子就守著這個人,與其牽手,育子,直至白首..

嗬嗬嗬..丁粟嘴角泛苦,自嘲一笑。

自己算什麼,不過是一個能跟著哥哥糊口的小郎中吧。自己能給人家什麼,縱是於姑娘能鍾情於自己又能如何,躲得過這世俗嗎?難道帶著人家私奔?那也不過是苦了人家。況且人家也未必願意啊,縱是願意,自己又於心何忍啊。

這就是愛一個人的滋味嗎?我怎麼覺得如此的苦呢。世人都說相愛如蜜,可現在自己嘴裏竟隻剩濃濃苦澀了。

就這般邊想邊走,也不知幾時遙遙的看到了家門。嗬嗬,或許心裏這才是最溫暖的地方吧。

看了一眼,如往昔般忙碌的哥哥,並沒有打招呼,悄悄的走到房中坐下,想著往昔的種種美好畫麵..。

自己初見於姑娘時,是在山邊杏園。當時自己恰巧入山采藥歸來,於姑娘與小城幾個年齡相仿的姑娘一起林間賞花。自己卻一眼看到了人群中的於姑娘,那時她穿著一身粉衣,身材婀娜,幽靜淡雅,嫣然一笑遠勝整個杏林風采。臉上淡淡的紅暈,仿佛一朵待放的花朵般,惹人憐愛。靜立林間,有一彩蝶,輕輕依落肩頭,她卻芊指遙指遠處杏花,刹那間一副仕女踏春圖的美景映入眼簾,美不勝收..

那時丁粟癡了。

一念及此,臉上的一絲笑容慢慢收斂,轉而化為濃濃的哭笑。

於姑娘並非生的的花容月貌,容貌尚算俏麗,但那種一笑間的淡雅出塵,卻恍若一塊暖玉,一落丁粟心頭,暖自心生,便再也難以放下。於家是幾年前搬來小城的外地人,卻不知為何單單看上這偏僻的,不算小城的小城,想來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吧。

於姑娘看家中庭院看起來並不大,城外也置辦了幾畝薄田,看起來到也算一小小富戶,至少卻也不愁吃穿。小城不大,於姑娘一家待人都很和善,一看便是有教養的人家。搬來此地的緣由不明,山邊小城,民風淳樸。城中人本不多,大家相處的也都極好,並沒有因為是外地來的而有所欺侮。

丁粟祖上本是一遊方郎中,也不知什麼原因便也留在了這座小城。成了城中唯一的一家藥堂。小城不大也不富有,丁家到丁粟這輩就剩丁粟和哥哥丁穀了。哥哥大丁粟許多,以年近不惑,丁粟卻隻有不足弱冠年紀。丁粟是爺爺同哥哥一起拉扯大。

哥哥早早便也成親,如今生有三個孩子,俱是男孩。說來丁粟也到了成親的年紀,隻是城小,適齡的姑娘也不多,若是能有個好去處,便多是遠嫁他方了。所以至今一直未曾婚娶,一直跟著哥嫂住在祖屋。

丁家並非大家,也無多少糧產。但好歹有份治病救人的本事,不至潦倒街頭。雖父母早亡,跟著哥哥,但哥哥仁義,嫂嫂賢惠,對自己也是照顧有加。

說來若真心求娶於姑娘,也到並非絕無可能。說來兩家也勉強能算做門當戶對,巧的是於姑娘的父親近來無故暴斃。家中光剩下寡母和幼弟,便再無依靠。恰本城田府少爺鍾情於於姑娘,欲納其為妾。

田家少爺對於姑娘鍾情許久,趁此時由頭便提出迎娶於姑娘。為了生計,於母不得已將於姑娘許於了田家。

說來田家耕讀傳家,在這小城也算是廣有良田。田公子一心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倒也並非是那頑固子弟。隻是功名心過重,人又有些迂腐,不過想來這對於姑娘也是個好的歸宿,多半也能惠及家人。

隻是自己這情花還尚未盛開,便這般先讓自己想嚐到了澀澀的苦果,大概這便是宿命吧。

方江城,茲國之西北,一麵臨江,三麵麵環山,隻有一條崎嶇山路出山。因臨茲國聞明的大江——方江,而得名。城小民少,與其說城其實比鎮大不了多少,隻是不知何人給此處起了個大氣的名字。想來也是希望此城將來真有城市的繁華吧。

此處地處大山附近,城裏多是靠山吃山,大都不甚富裕,不過靠山吃山,不遇天年都也不至受餓。山間毛皮,草藥多有銷往別的大城之間。交通不便,城裏人甚少出山。偶有消息多是聽山中往來收貨之人敘說。

外界繁華,此間倒也安樂。路途太遠,故土難離,故不遇天災,城中之人便這般祖祖輩的守在這裏。子承父業,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