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老頭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村種人緣如何。多年以前遠離家鄉搬來此處的他,隻是憑借自己還不錯的身價財產,在村子裏東幫西助,辛辛苦苦的融入這個山下小村莊。不求在村民們心中有個什麼樂善好施大富豪形象,但是遇事有求必應還是讓村民們覺得他很是仗義。每天聽著下人回來報告說兒子今天在老王攤上隨手薅一根黃瓜啃啃,明天在小賈家布坊賒一匹布,如此之下還能每天得到村裏人笑臉相迎。不知道是自己的麵子或是怎樣的原因。
平平淡淡的街道上,偶有幾家寒酸的店鋪經營著。“三兒,這韭菜牛肉餡兒的大包子,還得屬李伯家的最地道!你看看這汁兒!你倒是快吃啊!”淩家公子橫行於大街之上。一手抓著熱騰騰的包子,一手拍著家仆三兒的後背。
三兒雖說隻比自家少爺小了隻一歲,但是從小身子便不好。淩老頭從沒虧待過他,少爺吃啥他吃啥,就是不見長。如今麵黃肌瘦,矮了少爺一個頭,要說好處,大概就是一眼讓人分的出主仆。
“少爺,咱村裏就李伯一家包子鋪,你也沒嚐過其他誰做的啊?”“你還是閉嘴吧三兒。”“少爺,那我們的銀錢還是不給嗎!?”三兒氣喘籲籲,看起來跟著少爺滿街跑累的夠嗆。“你傻嗎三兒!昨天李伯家那兩桶水誰翻山給他挑的?要我說,這兩桶水,可不止倆包子的銀子!”“少爺說是那便是了。”三兒唯唯諾諾。
“再過兩年十七了,便要去姑姑家了。”淩家少爺一口吞下剩下的半邊包子,擦了擦嘴角的油。“三兒走快些!今天的水我還沒挑呢!”“來了!少爺!”主仆兩人嬉笑著消失在了街角。
如果要說全村孩子最羨慕誰,當然是淩家那個雖然跋扈卻也和藹逗趣的大少爺。不是羨慕他家裏有著村裏數一數二的財富,也不是羨慕他有個跟到天涯海角服侍不停的小家仆叫做三兒。而是有個無時無刻寵著他,坐在搖椅上笑眯眯的叫著“希兒過來”的姥姥。聽村裏老人說,小時候有次淩老頭因為兒子不好好練字習劍,還推脫說是院裏知了吵鬧到了他,便罰他學知了爬上樹找了根粗壯的樹枝,生生蹲起馬步來。後院裏躲在樹下飲茶乘涼的淩家姥姥知道了,抄起拐杖不顧自己身體不好,咳得聲音淒厲可怖,對著淩老頭劈頭蓋臉的追打去了。從此之後,誰都知道淩家少爺惹禍了便往姥姥身後遁去,再伸出頭一臉犯賤的盯著自己的父親。
正因如此,當幾年前父親告訴淩希,待到他十七歲的時候,要送他去臨近京城的淮南城讀書的時候,他最擔心的是怎麼告訴姥姥。怎麼讓疼愛他到無以複加的姥姥放他去從未踏足過的村子外的世界,讓姥姥同意他去體驗那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而不是在村子裏老老實實的慢慢生長,最終過起每天挑水捕魚,下地種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