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1 / 1)

中國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可以說是繼******之後的又一偉人鄧小平的時代,這個時代是全民全麵向“錢”看的時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是鄧爺爺為中國勾勒出的宏偉藍圖,是給全國人民的最大福利。可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整個中國正為建設物質文明而熱火朝天的時候,物質商業的思潮開始洶湧,人們追求物質享受的欲望在壓抑多年之後噴薄而出了。改革開放初見成效,祖國的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用鄧爺爺的話說就是“與我們的大目標相比,這幾年的發展僅僅是開始”,領路人們開始期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於在實現現代化的征程中遭遇過太多挫折的中國人來說,蹣跚學步的階段已經過去,這個引領中國徹底擺脫貧窮積弱局麵的藍圖不能再有任何閃失。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打擊日益抬頭的犯罪活動,領導人一再強調搞四個現代化要兩手抓,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製,沒有對破壞分子的專政,社會就不可能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就不可能把現代化建設搞成。

1983年的“嚴打”,是新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嚴打。這次嚴打,充滿了政治和軍事色彩,數十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衛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央發出文件指出:不清除刑事犯罪分子,中國將麵臨內外兩線作戰的困局,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不能鞏固,並把判處死刑的權限交到縣區一級的法院。在這個過程中最高領導人直截了當的指出:就是把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當做敵我矛盾來處理,我們保證最多數人的安全,這就是人道主義。

在1979年製定刑法之前的30年,打擊控製犯罪,按毛主席的話來說,“主要靠決議、開會,不靠民法、刑法來維持秩序”,而依靠群眾運動也是其主要做法,開會定政策,用軍事化、全民皆兵的組織手法也確確實實影響了1983年的“嚴打”。在這裏就不去探討這些運動式集中式的做法的利弊了。社會需要秩序,國家需要安定,人民需要安全,針對犯罪講究以運動方式施行重典,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確實能打掉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盡快改變社會治安麵貌。

中國很大,麵臨的問題也是無窮無盡的,違法犯罪活動也是一樣。在祖國的大地上,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任何官方身份,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公民,但他們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與犯罪分子做鬥爭。或許他們沒有很高的政治覺悟,也沒有兼濟天下的博大胸懷,可他們有自己的信仰,看不得恃強淩弱。有人說他們是見義勇為,也有人說這是以暴製暴,不管是見義勇為還是以暴製暴,其實他們是一種最無奈的力量。他們的行為可以說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也可以說是靠以暴製暴求取正義,雖然解決了一時一地的小問題,但卻教會了其他人不文明的表達方式和不正義的做法。為什麼會有這麼一群人存在,那是因為袖手旁觀的人太多的緣故才把他們凸顯了出來,讓他們把個人的暴力集中在了一點,看似力量驚人,其實收效甚微。可是如果人人都敢於和違法犯罪作鬥爭,人民戰爭的力量才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追求真理,我們捍衛正義。願世界和平,天下大同;願祖國安定和諧,人民親如一家;願陽光照耀每一個角落,每個人的心裏黑暗都不曾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