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龜派的水中冒險(1 / 2)

在本書的最後,讓我們回到我們最熟悉的動物——龜類身邊。它們是解危避難、消災降福的吉祥、長壽神靈之物,古人對其一直頂禮膜拜。

龜的祖先最早出現在2.1億年前的晚三疊紀,從那時起,它們就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且家庭興旺,種族多樣。此前所知最古老的龜化石是原顎龜,它體長達兩米以上,外形類似現在的鱷龜,頭部與四肢都無法縮入殼內,所以全身布滿棘刺作為保護。口中無齒,但有一對很大的耳洞,主要活動於河湖與沼澤區域,但應是以陸棲為主。

原顎龜類原產德國,也分布於泰國北部,中國尚未有確切發現。原顎龜類還有一個叫南方龜類的姊妹群,它們多發現於早侏羅紀的南美洲,早期代表是晚三疊紀的古凱爾西司龜。到中生代晚期,原顎龜類發展了兩個類群:一種是頭可以直接縮入殼中的曲頸龜類(又稱隱頸龜類);另一類則是不能縮頭、隻能將頸部側彎貼於體側的側頸龜類。它們一直延續到現代,與現生的種類無多大差別。

鱉類動物是由早期的原始龜類演進而來,其最早的化石記錄是1億年前的白堊紀,以古鱉為代表。

海龜類始出現於侏羅紀與白堊紀之交,並延續至今。陸龜類最早記錄在始新紀,從那時起便一直很繁盛。我國最早報道的陸龜類是產自河南淅川距今4000萬年的中國厚龜。但到距今100萬年,陸龜類驟然衰落,僅有少數種類延續至今。

2008年年底,李淳、吳肖春和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李普等學者研究了一件中國關嶺發現的已知最古老的龜化石一估計化石的年齡為2.2億年,比原顎龜早了1000多萬年。化石被命名為半甲齒龜,名稱來自其細密的牙齒以及雛形狀態的甲殼結構。

半甲齒龜無論從牙齒、龜甲、脊椎、肩帶和上恥骨哪方麵來看,都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龜類。與原顎龜對比,它們都擁有蝶狀的上恥骨,這是其他已知的龜類所沒有的特征。不過,它們也有著極為明顯的區別。原顎龜和現在的龜幾乎一模一樣,它不但沒有牙齒,而且擁有完整的龜甲,並不屬於過渡性生物種。相比之下,半甲齒龜的上下頜都有不止10顆牙齒,就和人的牙齒一樣,而龜甲並不完整。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種進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一個物種的形成過程中會出現過渡性的階段。這也是為什麼兼具爬行動物和鳥類特征的始祖鳥,對達爾文進化論支持者來說意義非凡的原因。在龜的進化過程中,一直缺少像始祖鳥這樣的過渡物種,關嶺出土的龜類化石彌補了龜類進化中的這一缺失環節。

為什麼從半甲齒龜到原顎龜,隻用了地質史上並不算長的1000多萬年,牙齒就完全消失變成喙,背甲也得到完整的進化呢?而從原顎龜到現在的龜,用了兩億多年,卻沒有明顯的變化呢?這可以通過“間斷平衡理論”來解釋。

所謂問斷,是指在生物演化過程中,物種形成速度很陝;而物種一旦形成,就會長期處於穩定狀態,在特征上沒有什麼變化。

當然,這與進化論並不矛盾,因為在所謂的間斷中,物種也是一步一步變化的,存在中間環節。從半甲齒龜到原顎龜,中間肯定也會有過渡龜類,隻是這些龜類有可能沒有保存為化石,也有可能形成了化石,但還沒有被找到。

話說自從恐龍時代以來,龜的樣子就和現在差不多,它們的外殼也沒什麼變化,但科學家們一直缺乏決定性的證據支持龜的進化理論。如今,這個最古老的烏龜為打破其中“龜甲形成之謎”提供了充足的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