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3)

創世紀

朕從世界之樹來,始混沌而絕虛無。采樹果創諸神,集落葉為惡魔,取樹脂凝妖獸萬物。語聲為雷,呼吸風雲,心為日,眼化雙月,淚作星河,其後水火土木盡皆衍化,分飾五德。而命神魔造諸多種族,語三要:“一曰‘平等’,二曰‘無爭’,三曰‘共生’”乃始成。

朕不知沉睡了多久?呼吸著日出日落,輾轉成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更迭交替。天地萬物,生死枯榮。朕之意誌為“宇”,朕之身軀為“宙”。自誕生之日起,眾生喚朕為“父”。

眾生盡皆朕子。朕方製宇宙,劃定世界。日者為眾世界,“三百六十七”。時者歸諸神魔,“二十四”。刻者“六十”,散予諸妖獸。年為歸一,世紀永疊。眾生謹記,璀璨於共存,消亡於相爭。天命輪轉,神魔不易。萬物斯德,重生虛無。永生永世,共享永恒。

世界錄

自上父創世而億萬年,萬物啟慧,神魔始治。無言之歲,至遠古神妖分立。獸妖無德,屠虐天下。諸天不忍,率而驅妖物。後與妖之七皇者言和,定舊約,劃分天倫。曰:“妖皇者與諸族神魔及至強者約:

‘一約,妖獸與各族平等,其他種族須承認妖獸之存在;二約,諸族不得隨意攻擊丹成之妖;三約,劃妖獸之區地,諸族不得擅入。”

舊約訂立,而世界和平,是為“啟元元年”。史稱此戰為“第一次妖神戰爭”,妖族獨霸天下的時代結束。

啟元九萬九千年八十一年,雙月同輝,世界樹現,星河失色,乾坤倒轉。諸神突襲妖族,打破《啟元舊約》訂立以來的和平局麵。此役妖族大敗,“龍”、“鳳”、“獅”、“虎”、“狼”、“狐”、“龜”,七大妖皇,兩族誅滅,三族歸隱,隻餘“龍”、“獅”殘存於世。並且戰後簽訂了所謂《始元新約》:

“一約。其他種族承認妖獸之存在;二約。其他種族不隨意攻擊結成丹成七轉以上之妖獸;三約,隻各妖皇、妖王者之族能擁有區地,其餘妖獸之區地將不得承認。”

此戰由神族獨戰獸族,史稱“第二次妖神戰爭”,但其中充斥著陰謀的意味,神龍族為何中途退出,天虎、星月狐、玄冰龜三族為何失去蹤跡,都成了未解之謎。

經此一戰,妖族實力大減,萬年之間,再無力崛起。啟元以來的七皇妖族亦無力約束妖族,一時間,不知幾家稱霸,幾人稱皇。同時此戰也標誌著妖獸徹底退出曆史主流舞台,神魔之爭浮出水麵,上古時代開啟,戰後第二年,是為“始元元年”。

另外,此戰之後,璀璨世界中原始神界的一大支界,也就是後來的“人界”,迎來了它第一批神族移民。支界是為原始神界的分支。原始神界是指璀璨世界的主界混沌,而它的外麵還有十二支界,虛、空、列、蕪、殼、臨、降、天、地、人、通、心。此十二支界與原始神界互為相通,合稱“璀璨世界”。

在第一次妖神大戰中大量神魔隕落,隕落神魔的種族在原始神界地位尷尬,受到了極為不平等的待遇,後來甚至發生了幾次大的暴亂。到了第二次妖神戰爭,同樣隕落了大批神明。此次神明們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共同規定:“隕落神明之族將被剝奪神力,驅逐出原始神界”。

上父創世之初,神魔妖獸同處於原始神界。後妖獸開拓各支界,開枝散葉,獨霸璀璨。及遠古啟元時代,妖族式微,神魔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第二次妖神之戰後期,神族之所以同妖族媒和,有一大原因便是為了防備魔族坐收漁翁之利。

果不其然,始元五百一十七年,為爭奪原始神界霸主地位,魔族乘神族還處於“第二次妖神戰爭”後的虛弱期,發起對神族的攻擊。不料神族早有準備,一舉擊退魔族的進攻,這場被稱為“第一次神魔之戰”的戰爭才曆時五年便戛然而止。

此次戰後,魔族亦學神族一樣,將隕落之魔麾下的魔族送入人間界,人間的種族數量又得到了增加。

始元六萬五千三百年,又是一個雙月同輝的日子。神魔幾乎在一夕之間同時向對方宣戰,一場曆時萬年的神魔大戰一觸即發。

始元七萬七千七百四十一年,魔王“火魔”薩羅意外崩逝,魔族戰敗。為保存力量,魔族決定退出原始神界,進入支界,第二次神魔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