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狀積雲——顛簸的雲彩
“乳狀積雲”是在積雨雲下方形成的乳狀型積雲,是當下降氣流裏頭溫度較冷的空氣與上升氣流中溫度較暖的空氣相遇,而形成如同一個個袋子形狀的乳狀雲。它可以在多個方向上延伸數百英裏,每個瓦片狀的雲朵可以保持靜態10到15分鍾。美麗都是有代價的,它的出現往往預示未來可能有風暴或其他極端惡劣天氣。
顛簸的雲彩
乳狀雲是自然界中罕見的自然現象,它的奇特外觀讓很多人看到後以為即將有大風暴或者大雷雨即將到來,一些網站上的資料也證實了這點。但是更多的網站證明它的形成一般在暴雨過後。不論真假,這種好像炸彈落下的外觀,讓人不禁聯想到,是否雲中隱藏了無數的恐怖未知,粉碎地麵上的一切。
正常的雲底都是平的,那是因為濕潤的暖空氣上升,受到冷卻而在某個溫度,往往也是在某個特定的高度凝結成小水滴。當水滴形成後,這些空氣也就變成不透光的雲。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它會發展成含有大水滴或冰粒的雲胞,這些大水滴及冰粒在降落蒸發過程中,流失大量的熱,並牽引出旺盛的沉降氣流。這樣的雲胞最可能發生在雷雨的擾流區附近,例如出現在鐵砧雲端。形成的乳狀雲,在陽光的側照下尤其引人注目。
乳狀雲還有一個更形象的名字,“顛簸的雲彩”。很多人常常會將乳狀雲誤認為是龍卷風或颶風來臨的前兆。但專家們說乳狀雲的出現常常預示著暴風雨的降臨。當看到這種雲時,常常會忍不住想象,也許在乳狀雲的中間會將落下龍卷風,並毀滅一切。
專家解釋乳狀雲的形成
物理學家帕特裏克·莊說:“它們是一些外觀奇異的雲彩。”有些科學家對乳狀雲的形成也有不同的見解。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物理學家丹尼爾·布裏德表示,空氣的浮力和對流是形成乳狀雲的關鍵。布裏德說:“這好像是上下顛倒的對流。”
對流就好比有浮力的氣泡。以乳狀雲為例,在雲中的空氣冷卻過程中,蒸發作用會引起大量負浮力,這使得縷縷雲彩向下而不是像積雲一樣向上移動,最終,它們看上去就像上下顛倒的氣泡一樣。乳狀雲移動平緩的原因在於它們下麵的溫度結構。據布裏德介紹,在對流層中,溫度會隨高度增加而有所降低,這稱為“直減率”,變化的速度必須接近於中值。
換言之,如果溫暖的小氣泡出現在某個區域,溫度根本不會出現變化——沒有熱量進出。這是暴風雨所特有的溫度結構。若沒有這些外部條件,形成的雲外觀更加普通,不是高低不平,就是縷縷輕煙。布裏德說:“隻要有暴風雨的地方,肯定會看到乳狀雲。若是沒有暴風雨,你要想看到乳狀雲,則一定要有令雲浮起所需的大氣條件。”
知識鏈接
·重力波雲層·
重力波狀的雲層僅產生於上升氣流進入穩定的氣穴。向上的氣流衝量在氣穴中產生連鎖反應,從而形成大氣層中雲層的變化,改變雲層動態曲線,使雲層出現如同重力波一樣的擺動波紋。重力波雲起伏的紋理是源於空氣在垂直平麵的移動,比如上升氣流或是雷暴形成時。上升氣流使空中氣渦發生改變,雲的流體學特征也隨之改變,當這種作用頻繁的發生,不同的變化在一個梯度上積累,最終形成可見的振蕩的重力波雲。
死亡穀的石頭——石頭也會“走路”嗎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穀有一種尚無法解釋的地質現象——這裏有許多巨形卵石,每塊都重達7百鎊以上,看上去都是自己運動到這裏的,這些岩石在滑動過程中,在其身後產生了深深的“劃痕”。重力原理似乎根本不起作用,科學家對此還沒有做出統一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