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偉大學說的故事(3)(1 / 2)

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為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他們指出: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緊接著,達爾文又開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的寫作,以不可爭辯的事實和嚴謹的科學論斷,進一步闡述他的進化論觀點,提出物種的變異和遺傳、生物的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的重要論點,並很快出版這部巨著。晚年的達爾文,盡管體弱多病,但他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堅持進行科學研究和寫作,連續出版了《人類的由來》等很多著作。

1882年4月19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病逝世,人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旁,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仰。知識點赫胥黎托馬斯·赫胥黎,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1825年5月25日出生在英國一個教師的家庭。早年的赫胥黎因為家境貧寒而過早地離開了學校。但他憑借自己的勤奮,靠自學考進了醫學院。1845年,赫胥黎在倫敦大學獲得了醫學學位。畢業後,他曾作為隨船的外科醫生去澳大利亞旅行。也許是因為職業的緣故,赫胥黎酷愛博物學,並堅信隻有事實才可以作為說明問題的證據。

偉大的相對論與愛因斯坦

1911年的一天,在著名的布拉格大學校園裏的一片草地上,一群大學生圍坐在一位年輕學者的身旁,正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請您通俗地解釋一下,什麼叫相對論?”一位學生微笑著向青年學者發問。

年輕學者環視一下周圍的男女學生,微笑著答道:“如果你在一個漂亮的姑娘旁邊坐了兩個小時,就會覺得隻過了一分鍾;而你若在一個火爐旁邊坐著,即使隻坐一分鍾,也會感覺到已過了兩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大學生們先是一愣,接著便大笑起來。

“好!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裏。”年輕學者站起身來,向大家告別後,便向圖書館走去。

這位年輕學者,就是偉大的科學家,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一個電器作坊的小業主,當愛因斯坦15歲時,父親因企業倒閉帶領全家遷往意大利謀生。

愛因斯坦1896年秋天,愛因斯坦就讀於瑞士聯邦高等工業學校。在學校裏,除了數學課以外,他對其他講得枯燥無味的課程都不感興趣。但他熱衷於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利用課外時間閱讀大量有關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書籍。

1900年,愛因斯坦從瑞士聯邦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後,加入了瑞士國籍,可長期找不到工作。兩年後,他才在瑞士聯邦專利局找到同科學研究無關的固定職業。但在專利局供職期間,他不顧工資低微的清貧生活,堅持不懈地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並不斷取得成果。1905年,愛因斯坦在物理學方麵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創立了狹義相對論。這時他剛剛26歲。

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在自己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這篇論文中提出的。在此之前,傳統物理學的時空觀是靜止的、機械的、絕對的,空間、時間、物質和物質運動相互獨立,彼此沒有什麼內在聯係。也就是說,物質隻不過是孤立地處於空間的某一個位置,物質運動隻是在虛無的、絕對的空間作位置移動,時間也是絕對的,它到處都是一樣的,是獨立於空間的不斷流逝著的長流。這就是牛頓古典力學的時空觀。愛因斯坦以極大的毅力和膽識,突破了傳統物理學的束縛,猛烈地衝擊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他認為,空間、時間、物質和物質運動,彼此不可分割,它們之間緊密相連。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空間和時間,在本質上是統一的,隨著物質的運動而變化。狹義相對論的最重要的結論之一,是關於質量和能量的關係。它告訴我們,物質的質量是不固定的,運動的速度增加,質量也隨著增加;一定質量的轉化必定伴隨著一定能量的轉化,反之亦然。這個著名的論斷成為原子彈、氫彈以及各種原子能應用的理論基礎,由此而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