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門介紹

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旅遊遊客到這裏參觀、遊覽,天安門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北京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當時天安門是一座黃瓦飛簷、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一條筆直的中心禦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禦道兩側,按左宗廟、右社稷的傳統建製排建。禦道兩側增築紅牆,一直延伸到天安門外,與兩道幹步廊相連,成為一個封閉狀態的宮廷廣場。廣場外圍,左為文官官署,右為武官官署,充分顯示了中央集權的浩浩聲勢。

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民”之意。它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高大而色彩濃鬱的牆台,上有兩層重簷大樓,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征皇權的“九五之尊”。通高33.7米,36扇朱紅菱花門扉,60根通天圓柱,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由一個450公斤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宮燈組成的眾星捧月圖案,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門前開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架起七座精美的漢白玉橋,橋麵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橋南東西兩側,各有白玉石華表矗立,雲繞龍盤,極富氣勢。麵前是封閉狀態的宮廷廣場,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庶民百姓不得入內,探頭一看,即犯“私窺宮門”的重罪,格殺無赦。明清五百年間,天安門是新帝登基、皇後冊封而頒詔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傳詔、招賢取士的場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廟祭祖的必經之路,對老百姓來說,它是拒人千裏之外的禁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宮廷廣場兩側緊閉的大門自然而倒,東西長安街變成交通暢行的要道。自此以後,彪炳中國革命史冊的“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開國大典、“四五運動”等等重大曆史事件,都以此為舞台,威武雄壯地在這裏演出。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天安門成了偉大祖國的象征,新擴建的北京天安門廣場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壯麗的人民廣場。

北京天安門是人間的瓊樓玉宇,集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它又是封建等級製的形象體現:中間最突出的一座雕著蟠龍柱頭的橋麵,隻許皇帝一人通過,叫“禦路橋”;左右兩座雕有荷花柱頭的橋麵,隻許親王通過,叫“王公橋”;再兩邊的,隻許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過,“品級橋”;最靠邊的普通浮雕石橋,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橋”。

自1987年11月開始,北京天安門正式對中外旅遊者開放。在此之前,極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這樣可以接近天安門,盡情瞻仰她的豐美雄姿,和像當年國家領導人一樣,自由自在地扶欄遠眺廣場壯闊的全景。因而,自開放後,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旅遊者競相登樓暢遊。

北京天安門廣場旅遊景點:

北京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麵積有50萬平方米。廣場西麵是人民大會堂,這裏是全國人大的辦公地點。東麵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曆史博物館,在廣場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在紀念碑南麵是毛主席紀念堂,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遺體安放於此,人們可以入內瞻仰。每逢節假日來自全國各地來北京的旅遊者聚集在這裏觀光遊覽。

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旅遊遊客到這裏參觀、遊覽,天安門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湖北龜峰山介紹

龜峰山旅遊風景區位於湖北省麻東的龜山鄉境內,距市區25公裏,由龜頭、龜腰、龜尾等9座山峰組成,方圓100多公裏,最高海拔1320米。因其地形山勢酷似一隻昂首吞日的神龜而得名“龜山”,是大別山中的名山。

龜峰山是一處避暑勝地,遊客的旅遊天堂。龜峰山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山形奇特,絢麗多姿,幽嶺翠穀,樓閣相映,氣象萬千,變幻莫測。奇石珍果遍布山嶺。自然旅遊資源保持相對完好,生態環境十分優良。時下正是龜峰山杜鵑花盛開時節,杜鵑花海紅遍十裏山峰。

龜峰山由九座山峰組成,形如昂首翹尾的巨龜。山上處處是盤鬆虯柏、怪石險徑,既綺麗又雄偉,頗有奇趣,為鄂東著名風景區。沿石徑登山,一路多名勝古跡。

龜峰山旅遊風景區內山勢險峻,尤其是神似龜頭的龜峰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拔地而起,垂直高度達300餘米,終日白雲環繞,登臨其頂,如入仙境。龜頭至龜尾延綿25公裏,其間是50多平方公裏的大片原始森林,需穿越數道峽穀,沿途蒼鬆古樹、千年綠藤遮天蔽日,野獼猴桃、山楂、毛栗、野葡萄密布;清澈見底的山澗、溪流縱橫交錯,娃娃魚成群遊弋其中,是一條極佳的野營爬山線路。風景區內已發現一個幾公裏深的自然山洞,該山洞隱藏深山密林之中,洞中長年溪流不斷,是旅遊探險的好去處。風景區內主要景點還有能仁寺、化主廟、娘娘墳、洗腳池、料井、衝擔石、險八腳、迎客鬆等30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