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是有史以來出現的最偉大的典籍之一。它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基礎和教義的總成。它出現於幾千年前,至今仍有大量的人在閱讀。

在歐洲的一所畫廊中,有一幅中世紀的繪畫,畫中一個胡須濃密的老人正在光線暗淡的屋中坐在桌前讀書。一支蠟燭照亮了書及閱讀者的臉和桌上的一小塊地方。老人透過眼鏡凝視著書頁。這本書就是《聖經》。

從古至今,有多少像畫中老人這般虔誠的男男女女,為了尋求道德真理而反複研讀《聖經》。在漫長歲月中,《聖經》一直是無數人心中一股強大的支配力量。它代表了上帝之言。對於有些人,它講述的是何為正確何為錯誤的道理。例如,在十誡中列舉了最基本的道德準則:

(1)除了我,你不可有別的神。

(2)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3)不可妄稱耶和華神的名。

(4)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神當守的安息日。

(5)當孝敬父母。

(6)不可殺人。

(7)不可奸淫。

(8)不可偷盜。

(9)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10)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不可貪戀人的妻子、仆婢、牛驢,並其他所有的。

這些戒條和《聖經》中的其他說法組成了西方社會道德基礎的大部。這些道德真理被注入到現代民主社會的律法之中。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任何人都不應偷竊、撒謊或殺人的世界。人們必須孝敬父母,尊重同伴。人們相信這樣的道德訓導是民主得以運轉和實行的前提。

對於有些人來說,道德真理依循的是一條基本的為人準則:“無論何事,你願意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這個準則也許是所有道德教條中最偉大的一條。

所以,今天的道德準則最終與《聖經》最初出現時的道德誡律統一起來。其他的宗教經典,如《可蘭經》、《吠陀》和《奧義書》,也包含有近似的道德原則。可以這樣說,基本的道德真理在幾千年前已經被人發現並記錄在宗教典籍中。這些真理今天仍然有效。三千年前正確和錯誤的東西,今天也近乎如此。道德真理缺乏進化是令人吃驚的。在此期間,幾乎所有其他的人類生活領域都已發生了變化。這或許暗示著道德真理也許是普遍和絕對的。既然人們已經了解了道德與品行的準則,現代社會所麵臨的主要問題便是對其做出補充和完善。

我們生活在浩瀚宇宙中一顆小小的行星上。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就像太平洋中一片浮葉上的螞蟻。螞蟻會組成群體,會瘋狂地到處亂爬尋找食物,為了生存會與外來昆蟲戰鬥,但如果葉子沉沒了,這對太平洋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地球上發生的一切對於宇宙和別處無數天體的影響是非常微弱的。然而,在我們的小世界中,有一種普遍存在的歸宿和道德感。

如果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有和人一樣的智慧生命存在,他們會遵循與我們相似的法律和規範嗎?也許答案是肯定的。對上述道德戒條的破壞將產生社會動蕩,並導致某種文明形態毀滅。一個擁有一座大型核兵工廠的希特勒式領袖,隻需輕輕按一下按鈕便可以毀滅全人類。如果人們不服從道德真理和其他生存法則,人類將遭受巨大苦難,甚至滅絕。人們普遍服從道德真理是因為它們提供了一種更為穩定的生活方式。簡言之,道德法則不是必須要服從的,但這樣做對我們有利。

與幾千年前發現並一直基本保持不變的道德準則不同,物理學定律處於不斷發現與提煉之中的。這些法則決定著自然的運動。一隻球遵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落向地麵。這條定律精確描述了球是如何墜向地球表麵的。牛頓於17世紀發現了這條定律。在某些情況下,人們提出的物理學定律在後人看來是錯誤的。例如,從前,人們相信太陽和行星是圍繞地球轉動的。直到17世紀,哥白尼在對行星的軌道分析之後告訴我們,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繞著太陽旋轉。當然,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中,太陽沿銀河係中的一條軌道運行,銀河係又在它所處的星雲中朝著其他的星係運動,由於宇宙膨脹,我們所在的星雲又朝著背離其他星雲的方向運動。所以我們的運動遠比圍繞太陽的旋轉要複雜得多,因為太陽也在運動。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隻是被巨浪顛簸著的一片小小的葉子。

我們在宇宙中所擔當的卑微角色以及我們有限的體能與智力,使我們難以發現所有科學規律。我們也許隻在有限的範圍以有限的方式理解了自然。我們發現了許多物理規律,但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未知規律存在。也許我們僅僅發現了自然規律的極小一部分。如果確實如此,那麼科學領域還會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