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紅海(1 / 3)

在非洲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有一片顏色鮮紅的海,這就是紅海,它是印度洋的附屬海。紅海如同印度洋伸入大陸的細長胳膊,長約2000多千米,最大寬度306千米,麵積約45萬平方千米。紅海左傍埃及、蘇丹和埃塞俄比亞陡峭的岩石海岸,右臨沙特阿拉伯、也門的沙漠和山脈,所以素有沙漠之海的美稱。

紅海的海水裏生長著大量紅藻,它們會發生季節性的繁殖,這就使整個海的海水變成紅褐色,有時連天空和海岸都變成了紅色,由於這片紅海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人們稱其為紅海。紅海如同一條張著大口的鱷魚,從東北向東南斜臥在那裏,其北段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通,南端有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通。從地理上看,紅海是亞非兩大洲的天然分界,它在人類的早期文明中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古埃及人非常擅長航行,他們通過紅海追逐阿拉伯世界的黃金和香料,摩西曾率領以色列的子民越過紅海擺脫法老的奴役。在這些文明活動中,紅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紅海美麗的暮色

在正常情況下,熱帶海麵的水溫一般可達30℃,深層水的溫度一般為4℃。1947年,瑞典的“信天翁”號調查船曾經來紅海考察,發現海底裂穀處有幾個熱源。美國的“阿特蘭蒂斯Ⅱ”號和英國“發現者”號在後來也相繼到紅海調查,進一步證實了熱源的存在,並測得了這裏的水溫為56℃。紅海有如此高的水溫是有原因的:首先,它處於北緯12度~30度之間,屬於常年炎熱的熱帶沙漠氣候,這裏的年平均氣溫超過了25℃,最高氣溫甚至達到了50℃,最低氣溫也不低於20℃,是世界上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區;其次,這裏的陽光非常強烈,太陽一年到頭照射到這個地區,平均日照時間超過了10小時,有些月份甚至超過了15小時。有這兩個條件存在,紅海必然會成為一個熱海。

大約兩千萬年前,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分開,紅海就這樣誕生,所以它是一個年輕的海。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紅海兩岸的形狀非常相似,這是大陸被撕開時留下的痕跡。在紅海底部的非洲板塊與阿拉伯板塊之間存在一段裂穀,近三百萬至四百萬年來,兩個板塊仍然繼續分裂,兩岸以2.2厘米每年的速度向外擴張,這使得紅海的麵積不斷增大,在將來很有可能發展為新的大洋。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以後,紅海成為印度洋與地中海之間的交通要道,它比原來繞過好望角的航線縮短了9000千米,現在航運已經越來越繁忙。

紅海沒有其他地方的春夏秋冬,隻有涼熱兩種天氣。在熱季的時候,酷暑簡直令人難以忍受,陽光幾乎直射大地,熾熱的太陽把沙灘烤得像一個火爐,有人可能會說,紅海不是有水嗎?到水中去避一避不就好了,事實上連海水也曬得燙人,進入其中根本覺察不到涼爽,反而會覺得熾熱的水讓人無法呼吸。由於氣候炎熱幹燥,紅海沿岸基本上都是漫漫沙漠,熱風將黃沙吹來卷去,形成一座座金字塔形的流動沙丘,隻有少數地方有灌木生長,在那裏形成了少量的固定沙丘。

獨一無二的紅海

紅海沿岸的氣候十分幹燥,海水的年蒸發量超過了3000毫米,年降水量卻低於100毫米,它雖然有2000千米長的海岸線,但是沒有一條長年流水的大河流入,就連間歇河數量也非常稀少,所以印度洋是其主要水源,亞丁灣成了調節紅海水位的水庫,支出與收入的不協調讓紅海的海水鹽度變得如此之高,其他海水的鹽度為3.5‰,紅海的海水鹽度竟高達7.4‰~31.0‰。

印度洋的水流入亞丁灣,並且從那裏浩浩蕩蕩北上,最終進入紅海。紅海水則經過曼德海峽流向亞丁灣,成為印度洋高鹽水的重要源頭。紅海水之所以含有如此多的鹽分,科學家們認為是由於裂穀不斷擴張,地幔的熔岩流出來,加熱了沿裂縫下滲的海水,大量礦物質和溶解鹽類由此湧入海中。海水中含有豐富的鐵、錳、鋅和鉛等多種金屬礦物,人們稱其為熱液礦床。科學家們將結果公之於眾,世界對此表示了關注,蘇丹認為自己擁有這些海底礦物的所有權,但是要在2000米的水下開采礦物,現在顯然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