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恭帝遺詔會不會就出現在水底佛寺裏,吳三歲心中充滿了期待,水底深處有一片密密麻麻的塔林。
塔林裏埋葬的是曆代高僧,吳三歲下潛到塔林中,他看到青磚是有銘文,刻著下葬的時間。
吳三歲急忙之間來到元朝時期的塔林,他發現了趙完普的墓塔,他慢慢的揭開塔磚,看見裏麵有一個陶罐。
陶罐裏有許多黑色的舍利子,並沒有什麼秘密詔書,左拉不經意間打落了陶罐,看到有一些舍利子竟然是假的。
吳三歲撿起破碎的舍利子,看到裏麵參雜著一張紙條,裏麵居然暗藏著恭帝遺詔的下落。
趙完普去世後,他的侍從帶著恭帝遺詔離開了天寧寺,從此再無音信。
一晃到了元朝末年,一個書生郭子興無意間發現了這份恭帝遺詔,於是他覺得機會來了,他借著“反元複宋”的名號,開始了浩浩蕩蕩的紅巾軍起義。
後來郭子興病逝,女婿朱元璋繼承了他的王位,這份恭帝遺詔自然也就落入了朱元璋的手裏。
金明滅對明史很熟悉,不一會兒的功夫,他就找到了關於“恭帝遺詔”的線索,一本絕版的《太宗實錄》裏有它的下落。
《太宗實錄》非常的珍貴,它記錄著朱棣的生活起居瑣事,吳三歲很納悶,朱棣不是“成祖”麼,怎麼變成了太宗。
金明滅解釋說,朱棣去世後諡號卻是為太宗,不料明朝後世皇帝覺得不妥,於是改成了成祖,所以如今的人隻知道成祖不知太宗。
太宗實錄裏記載著一段奇異的故事,原來在中都有一間神秘的大殿,叫做“屠龍殿”,這殿是朱元璋秘密修建的,他去世後留下遺詔,告誡後世皇帝不得打開殿門。
據說這屠龍殿可不一般,裏麵供奉著大明王朝的立國根基,吳三歲想了許久,這明朝根基不正是那份神秘的恭帝遺詔麼。
所謂的中都就是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鳳陽,這裏的皇宮已經被張獻忠焚毀,如今的宮殿是後世重建的,所以這屠龍殿早已不知所蹤。
經過多方打聽,鳳陽的西部有一座無名小土包,當地人稱他為大頭墓。
有人說大頭墓裏埋葬著朱元璋的先人,也有人說這是一座假墓,其實隱藏著一個大秘密。
金明滅找到一份明朝時期的中都地圖,看到裏麵沒有標注著屠龍殿,難道這《太宗實錄》是假的,還是地圖是假的,經過碳14鑒定兩者都是真的。
難道這屠龍殿在一個隱秘的地方,朱棣十八歲的時候曾在鳳陽居住了四年,他對這裏是很熟悉的。
吳三歲在國家圖書館找到一本《永樂大典》的殘本,其中有一首叫做《中都賦》的禦詩:中都故地起龍吟,樓台煙雨困行人。大明從此萬代傳,大頭墓裏恭帝書。
吳三歲讀到“大頭墓裏恭帝書”這句詩的時候頓時開悟了,恭帝書不正是恭帝遺詔麼,它就在大頭墓裏。
得知恭帝遺詔在大頭墓裏,吳三歲一夥人趕往無名小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