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巨蜥(1 / 2)

巨蜥科是蜥蜴目的1個科。巨蜥科有1屬34~56種,廣泛分布於非洲大陸,亞洲中南部及澳洲大陸等地區。由於巨蜥體型大,攻擊性恨強,所以又被人們稱為“五爪金龍”。巨蜥科的蜥蜴是現生蜥蜴類中平均體型最大的一科。

巨蜥類包括現存體型最大的蜥蜴,其中最著名的是科莫多巨蜥,身長可超過3米,重達165千克,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群島部分島嶼。巨蜥中也有些小型種類,如澳洲的短尾巨蜥頭體長僅12厘米。巨蜥都食動物性食物,其中最大的科莫多巨蜥可以捕食大型的哺乳動物,小型的種類則以昆蟲為主食,其他很多巨蜥食性廣泛,包括腐肉、鳥蛋和各種能捕到的小動物。

巨蜥

巨蜥科的蜥蜴全身長最小的約30公分,最大的可達350公分。雖然體型大小差距甚大,但在分類上特征是一樣的。

巨蜥的身體相當粗大,且頸部甚長。全身均覆布大小不等的心鱗片,瞳孔圓形。舌頭甚長且前端有深分叉。具有強壯的四肢。尾巴甚長、粗大,不易斷。尾巴的功能類似船舵,也常作為攻擊或防衛的武器。巨蜥均是卵生。大多數蜥蜴是卵生動物,它們把蛋下在穴裏,而且埋起來。小蜥蜴在蛋殼裏會長出一顆牙齒,以便用來碰破蛋殼。有些以陸棲為主,也有些是半水棲。常以甲殼類、大形昆蟲、魚、蛙、爬蟲類、鳥類、蛋及鼠類為食。

在遇到敵害時它們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如立刻爬到樹上,用爪子抓樹,發出噪聲威嚇對方;一邊鼓起脖子,使身體變得粗壯,一邊發出嘶嘶的聲音,吐出長長的舌頭,恐嚇對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噴射出來引誘對方,自己乘機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時候,是與對方進行搏鬥。通常將身體向後,麵對敵人,擺出一副格鬥的架勢,用尖銳的牙和爪進行攻擊,在相持一段時間後,就慢慢地靠近對方,把身體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長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鋼鞭一樣向對方抽打過去,使其驚慌失措而狼狽逃竄,甚至喪身於巨蜥的尾下。如果對方過於強大,它就爬到水中躲避,能在水麵上停留很長時間,所以當地人都叫它“水蛤蚧”。

下麵我們就來看一看兩種這樣的大蜥蜴。

布朗克大蜥蜴從恐龍時代幸存下來,棲息在大西洋正中的島上。大蜥蜴全長60厘米,比其他蜥蜴大出兩倍。它們生活在東大西洋的布朗克島和拉索島上,這兩個島麵積很小,一共隻有10平方公裏左右。現在這兩個小島變成沙漠般岩石林立的地方,但曾經這裏被高大植物和低矮的灌木叢覆蓋。植物形成的樹蔭是大蜥蜴理想的住所,它們有時會趴在沙地或岩石上曬太陽,在炎熱的天氣裏又會掘洞躲在裏麵避暑。它們身體的顏色是淡黃色的,有茶色和橙色的斑點,光滑的鱗片有100行以上。它們在夜間尋找食物,一般吃植物的種子或海鳥的卵和幼雛。

葡萄牙把威爾特群島劃為自己的殖民地是在公元1462年,從此各個小島變成了食料庫,是船隻補充水和燃料的場所。葡萄牙人把新的領土找到的奴隸帶到小島,使之變成為中繼基地。幸運的是,當初葡萄牙人的船隻隻停靠在大島的港口,並沒在意布朗克島和拉索島。然而,船員們除去用魚裹腹,沒有其他食物。於是便來到小島上,因為大蜥蜴肉量多、肉質鮮美。

1833年,30名犯人被流放到布朗克島,為了生活,他們開始食用大蜥蜴,而且他們還發現大蜥蜴的腹部脂肪對刀傷有神奇的療效。隻用兩三年的工夫,這裏便形成了小規模的蜥蜴脂肪出口的貿易活動中心。他們砍伐樹木,使洪水和幹旱襲擊了小島,小島的表層遭到了破壞,也衝毀了大蜥蜴的巢,之後人們隻是偶爾才能看到大蜥蜴的身影。1940年,所能保留下來的隻有6幅標本。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看孟加拉巨蜥。

孟加拉巨蜥的頭和頸都比較長,尾巴也不短,腿很強健。相對來說,身體顯得比較笨重。分布在舊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據統計,現在全世界大約有3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