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自己為人。這不僅是一個心態的問題,也是一個道德問題。其實,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態度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天晚上,閑著無事的艾森豪威爾在營帳外散步。他看見一個士兵正在營帳背後黯然神傷,便走了過去。“嗨,看來我們是同病相憐啊,我的心情也特別不好,我們可以一起走走嗎?”士兵看到艾森豪威爾的突然出現,原本很緊張,可萬沒想到這位尊敬的將軍竟在他最需要朋友傾訴的時候會來邀他散步,自然他感到萬分榮幸。他們的談話也很放鬆。用這位士兵的話說:“那天晚上他不再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我也不再是默默無聞的小兵,我們是無所不談的朋友。”正是那次談話,使這個一向都很悲觀的士兵樂觀了起來,在以後的戰鬥中顯示了出奇的英勇。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作為英國皇權至高無上的擁有者,一向就很傲慢。

一次,在和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發生激烈口角的時候。也流露出了居高臨下的語氣,傷害了親王作為男性的尊嚴。為了表示不滿,親王一句話也沒有說就進了自己的房間,並把門緊緊地關了起來。幾分鍾之後,有人來敲門了。

“誰?”親王氣呼呼道。

“我,快給英國女王開門。”維多利亞依舊傲慢地回答。

阿爾伯特一聽,心裏就不大受用,更別說開門了。隔了許久,敲門聲再次響起,但這次溫柔了許多,還聽到一個聲音輕輕地說道:“阿爾伯特,是我,維多利亞,你的妻子。”

房門打開了,怨氣全消的阿爾伯特站在門口,兩個人終於重修舊好。

維多利亞女王把宮廷裏的那一套架勢拿到兩個人的世界來顯示顯然是錯的。處於劣勢地位的人們原本就很敏感,任何一點點異常的舉動都會引起他們極大的注意,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在矮個子麵前別說短話,處於高位的人要照顧底下人的情緒。同時,處於卑微地位的人們更應樹立起自尊自強的信念,因為很多時候,如果連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話,又怎麼能讓別人看起你呢?

幾年前,一家日本公司裏,中國員工因工作權益問題與日方老板發生了衝突,而後愈演愈烈,最後憤怒如一頭母獅的女老板提出要當事人向她下跪以示悔悟和賠禮道歉,否則就扛起行李走人。很多工人在老板的淫威下屈服了,彎下了他們那一雙雙本已習慣站著工作的雙膝。正當女老板用她那傲慢而又洋洋自得的眼睛巡視著時,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卻筆挺地站到了她的麵前。“為什麼不跪?”女老板咆哮著。“因為你沒有權力那樣做!”中國小夥子以一種憤怒而又傲不可侵的目光逼視著她。“在這裏你必須聽我的,不然就滾!”女老板氣急敗壞地將手中的文件夾狠狠地摔到了桌上。就這樣,這個年僅20多歲的鄭州小夥子當日就被開除了。

當時這次事件在國內引起一場不小的風波,幾乎全國大大小小所有的媒體都予以不同程度的關注,甚至有些大學和其他機構還就此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研討。就這件事本身而言,除了民族情緒的作用外,還有一些更為本質的東西,那就是做人的尊嚴。那個小夥子之所以被人崇拜,被人頌揚,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捍衛了一個民族的尊嚴和自己的做人尊嚴。

鬆下幸之助在給他的員工培訓時曾有過這樣的一段論述:“不怕別人看不起,就怕自己沒誌氣。人須自重,爾後為他人所重。應該讓人在你的行為中看到你堂堂正正的人格。”當然,自重並不僅在於不自卑,也在於不要在行為表現中玷汙甚至喪失人格。

著名的成功學者戴爾·(卡耐基在談到人際交往時也曾提道:過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對人際關係謹小慎微、過於敏感的人,對他人批評過分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務後過分自誇的人等,都影響與人交往。卡耐基曾指出:“指責和批評收不到絲毫效果,隻會使別人加強防衛,並且想辦法證明他是對的。批評也很危險,會傷害到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到他自己認為重要的感覺,還會激起他的怨恨。所以,他建議不要指責別人,而要:“嚐試著了解他們,試著揣摩他為什麼做出他做的事情。這比批評更有益處和趣味,並且可以培養同情、容忍和仁慈。”

富蘭克林說他做外交官成功的秘訣是:“尊重任何交往對象。我不會說任何人的缺點……我隻說我認識的每一個人的優點。”

夫妻雙方共同的性格及命運走向

中國人有雲“小病是福”,在初期乳癌患者李張慧玲(李太)身上,完全感受到這份祝福。李太的乳癌發現得很早,屬於零期,她形容治療乳癌的過程比對付傷風感冒還舒服。

別人眼中的大病,在她心上隻是小病一樁。尤其是每次依偎在丈夫身旁,享受同渡難關的甜蜜,這一下,已讓所有傷口痊愈。

李太為人樂天知命,聽見她說:“傷風感冒比今次還辛苦。”心裏不期然產生出佩服又欣賞的敬意。她發病的時候在去年十月,至今才不過一年,在醫學上,其實要經過五年觀察,才算完全康複。不過,她的癌症發現得早,又不惡毒,一家人的心都定了。

“我是在去年做身體檢查發現的,當時媽媽剛過世,我沒有工作,反正一直都想做身體檢查,於是就去驗,想不到一生第一次做婦科檢查,一驗就有癌。”

與所有人一樣,當醫生對她說,在報告中見到她的乳房有一粒很模糊的黑影,估計是腫瘤時,她就嚇一跳。“我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會這樣?我這樣健康的身體都會生瘤?”李太的生活確實健康,多年來每日早上跑步半小時,趕時間上班跑不成,收工後也要跑。飲食方麵,她一等一的健康主婦,庖製的都是少肉多菜多生果的健康餐。而且,一家人也有家庭醫生,病曆清清楚楚,健康意識甚強。不過,疾病要來總要來,可以毫無理由。樂觀的李太告訴自己:如果不是一直生活健康,癌細胞可能會更凶。

1.最恐懼的一刻

身為丈夫的李生當聽到太太說乳房有腫瘤的消息時,心也是冷了一冷。他說:“那一刻好突然,就是為她擔心,但既然已決定動手術,也就不再多想,隻想快點弄妥。”同一星期,李太入院動局部切除手術,割瘤送行化驗。他繼續說:“當醫生從手術室出來對我說結果不是太好,應該是癌。當時我真正第一次覺得好驚,擔心她的健康和性命。”李太的化驗報告要等兩日才知道,於是一家人裝作若無其事,李生和女兒都不提,李太也心覺不妙,為免大家不開心,忍口不多問。結果報告確定了是癌,但卻是癌細胞中最良性的,一家都有說不出的安慰。

2.互相支持

出院後,李太積極參與癌協中心的義務工作。有人恐懼癌細胞複發,終日失眠。有人害怕痛苦,拒絕治療。有個別乳癌女患者更害怕切除乳房後。丈夫會不能接受,而遲遲不肯開刀,徘徊生死邊緣。當中種種驚恐的心情,李太和李生都有自己一套克服方法。李太說:“一定要將心情放開,複發與不複發,我們不能掌握,繼續注意身體,不要談疾忌醫。”李生說:“作為丈夫不應介意太太做(整個乳房)切除手術,如果這樣能夠保性命,當然一定要做。性命比一切都重要。”

手牽著手的李生李太,走在陽光下說著這一年經曆,感情亦比以前更進一步。李太說:“現在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多了,上個月我和他才到九寨溝旅行。”李生說:“工作不太忙的日子,我就和她吃午飯,或者去酒樓,免她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