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絕望的性格

人生之路,一帆風順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無數次失敗構成的。但失敗對人畢竟是一種“負性刺激”,總會使人不愉快、沮喪、自卑。因此如何麵對、如何自我解脫就成為能否戰勝自卑、走向自信的關鍵。

要使自己不成為“經常的失敗者”,就要善於挖掘、利用自身的“資源”。雖然有時個體不能改變“環境”的“安排”,但誰也無法剝奪其作為“自我主人”的權利。應該說當今社會已大大增加了這方麵的發展機遇,隻要敢於嚐試,勇於拚搏,是一定會有所作為的。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受宮刑乃成《史記》,就是因為他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氣餒、不自卑,都有堅忍不拔的意誌!有了這一點,就會掙脫困境的束縛,走向人生的輝煌。

此外,作為一個現代人,應具有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所以要不斷提高自我應付挫折與幹擾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敗之後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作成功的前奏,那麼就能化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

在福特工作已32年,當了8年總經理,一帆風順的艾柯卡突然被妒火中燒的大老板亨利·(福特開除而失業了,艾柯卡痛不欲生,他開始喝酒,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要徹底崩潰了。就在這時,艾柯卡接受了一個新挑戰。應聘到瀕臨破產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憑著他的智慧、膽識和魅力,艾柯卡大刀闊斧地對克萊斯勒進行了整頓、改革,並向政府求援,舌戰國會議員,取得了巨額貸款,重振企業雄風。在艾柯卡的領導下,克萊斯勒公司在最黑暗的日子裏推出了K型車的計劃,此計劃的成功令克萊斯勒起死回生,成為僅次於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的第三大汽車公司。1983年7月13日。艾柯卡把生平僅有的麵額高達8.13億美元的支票交到銀行代表手裏,至此,克萊斯勒還清了所有債務,而恰恰是5年前的這一天,亨利·(福特開除了他。事後,艾柯卡深有感觸地說:“奮力向前,哪怕時運不濟;永不絕望,哪怕天崩地裂。”

羅曼·(羅蘭說:“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麵犁破了你的心,一麵掘開了生命的新起源。”古人講“不知生,焉知死?”不知苦痛,怎能體會到快樂?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欖,品嚐後才知其甘甜,但品嚐需要勇氣!

麵對挫折和失敗,唯有樂觀積極的心態,才是正確的選擇。其一,要做到堅忍不拔,不因挫折而放棄追求;其二,注意調整、降低原先脫離實際的“目標”,及時改變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來激勵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調適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意誌堅強的人才能戰勝一切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隻有意誌堅強的人,才能戰勝一切。”在一個鋼鐵戰士麵前,不能克服的困難是沒有的;而鋼鐵戰士也正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鍛煉成長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以後完成的。

1920年,當了紅軍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戰鬥中受了重傷。由於他受傷過重和忘我地工作:再加上接連生了傷寒和風濕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健康壞極了。到了1926年,他已經是長期躺在病床上了。

疾病雖然使他不能動彈,眼也看不清,但是,他認為自己還有健康的大腦和兩隻手,還可以去運用新的武器——寫作,對祖國作出貢獻。

寫作,對奧斯特洛夫斯基來說,困難是很大的。他隻上過小學,又是殘廢。他為了充實自己,頑強地克服了疾病所造成的一切困難,他拚命地讀書,人們看到他這種樣子,都叫他是“發狂的讀者”。

到了1930年,他的兩眼完全失明了,胳膊除了肘部以下部分還能勉強活動外,全身都不能動彈了。但是經過三年的準備,到1933年,他終於咬緊牙根,開始寫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奧斯特洛夫斯基寫每一個字,都是非常艱苦的。他每一次活動,關節都疼得厲害,但是他還是忍受著,不斷地寫著。因為看不見,摸索著寫出來的字,簡直沒法認:不但字寫得歪歪扭扭,而且字上疊字。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厚板紙刻出一行行空格,他沿著空格寫,字就不會重疊了。為了盡早將書稿寫完,他不但白天寫,晚上也寫。有時,為了抵抗劇烈的疼痛,他把嘴唇都咬出血來。但寫書的事卻一天也未停止。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勞動,戰勝了無數的難以想象的困難,到了1936年6月,這部偉大作品,終於勝利完成了。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也許你不比別人聰明,也許你有某種缺陷,但你卻可能比別人成功——隻要你多一分堅持,多一分忍耐,多一分默默等待。

1956年哈默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當時為控製油氣資源而進行的競爭十分激烈,美國的產油區被大的石油公司瓜分殆盡,哈默一時無從插手。1960年他花費了1000萬美元勘探基金卻毫無所獲。這時一位年輕的地質學家提出,舊金山以東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區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他建議哈默公司把它買下來。於是哈默重新籌集資金在被別人廢棄的地方開始鑽探,當鑽到262米深時,終於鑽出了價值2億美元的加州第二大天然氣田。

日本名人市村清池,在青年時代曾擔任富國人壽熊本分公司的推銷員,每天到處奔波拜訪,可是連一張合約都沒簽成,因為保險在當時是很不受歡迎的一種行業。

連續68天他都沒有領到薪水,隻有少數的車馬費,就算他想節約一點過日子,也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到了最後,已經心灰意冷的市村清池就同太太商量準備連夜趕回東京,不再繼續拉保險了。此時他的妻子卻含淚對他說:“一個星期,隻要再努力一個星期看看,如果真不行的話……”

第二天,他又重新打起精神到某位校長家拜訪,這次終於成功了。後來他曾描述當時的情形說:“我在按鈴之際所以鼓不起勇氣的原因是,已經來過七八次了,對方覺得很不耐煩,這次再打擾人家一定沒有好臉色讓我看。哪知道對方這個時候已準備投保了,而且是隻差一張契約還沒簽而已。假如在那一刻我過門不入,我的那張契約也就簽不到了。”

在簽了那張契約之後,又接二連三有不少契約接踵而來,而且投保的人也和以前完全不同,都主動表示願意投保。許多人的自願投保給他帶來了無人可比的勇氣與精神,在一月內他就一躍成為富國人壽推銷員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