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科澤科克斯西邊,從聖地亞哥·圖斯特拉鎮出發,向西南方向行駛25千米,穿過蔥翠的原野,便是崔斯薩波特古城;科澤科克斯的南邊和東邊則是聖羅倫佐城和拉文達城,在這些地方,無數的典型奧梅克人雕刻品相繼出土。有些雕刻的是龐大的頭顱,重達30噸,其他的是巨型的石碑,上麵鐫刻著兩個相貌完全不同的種族(都不是美洲印第安人)相會的情景。製作這些傑出藝術品的工匠,肯定是屬於一個精致的、高度組織化的、繁榮富裕的、科技上相當發達的文明。令研究者們困惑的是,除了藝術品之外,這個文明沒有留下任何東西,讓後人探尋它們的根源和性質,它們的存在又有什麼樣子的代表意義。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奧梅克人”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帶著已經得到了充分發展的、高度文明的文化,突然出現在了中美洲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考古學家挖掘出的巨大人頭像中,最大的一尊是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前不久雕製完成的,也就是公元前100年左右製作的,它重達30多噸,大約高1.8米,圓周5.4米。它們呈現的大多是非洲男子的頭部——戴著緊密的頭盔,綁著長長的顎帶,耳朵穿洞,鼻孔寬闊,鼻梁兩旁顯露出一道道很深的溝紋,嘴巴肥厚下垂,下巴緊貼著地麵,有的兩隻大眼睛冷冷地睜著,宛如兩顆杏仁,有的則是安詳地閉著雙眼。在那頂古怪的頭盔底下,兩道濃密的眉毛高高翹起,顯出一臉怒氣。看上去總會感覺有一種陰鬱、深沉的凝重氣息。奧爾梅克人留下5座非同一般龐大的雕像,描繪的是麵貌具有明顯黑人特征的男子。當然,2000年前的美洲並沒有非洲黑人,直到白種人征服了美洲之後,黑人才被抓來當奴隸。然而,考古學家發現的人類化石卻顯示,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移居美洲的許多種族中,就有非洲黑人。
這一尊尊人頭像,都是用整塊的巨大玄武岩雕成,豎立在粗糙的石板疊成的基座上。盡管體積十分龐大,雕工卻十分細致老練,五官的比例均勻完美。
在清除了周圍的泥土之後,它立刻呈現出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嚴肅氣概。和一般的非洲土著的雕刻品不同的是,它所使用的是寫實的雕刻方法。五官的線條簡潔而且有力度,表現出黑人身上所獨有的麵貌特征。
顯然,奧爾梅克人曾經建立了相當輝煌燦爛的雕刻文明,進行過大規模的工程計劃。他們的高超技藝,有能力雕琢和處理巨大的石塊(他們遺留下的人頭像,有些用一整塊巨石雕刻而成,重達20噸以上)。不可思議的是,盡管研究者一再地努力挖掘,卻始終沒有在墨西哥找到任何的證據和跡象可以證明奧梅克文化曾經有過“發展階段”。
那麼這些巨型的人頭像雕刻品,代表什麼意思呢?有人推測是奧梅克人自己的自畫像,有人認為那不是他們製作的,而是出於另一個更加古老的、已經被遺忘的民族之手。
正統學界一貫主張1492年之前,美洲一直處於孤立的狀況之中,跟西方世界沒有接觸。思想比較前衛的學者,拒絕接受這種教條式的觀念。他們認為,奧梅克雕像所描繪的那些深目高鼻、滿臉胡須的人物,可能就是古代活躍於地中海的腓尼基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他們就已經駕駛船舶,穿過直布羅陀海峽,橫越大西洋,抵達美洲。提出這個觀點的考古學家進一步指出:奧梅克雕像所描繪的那些黑人,具體的講,是腓尼基人的“奴隸”,他們是在非洲西海岸捕捉到這些黑人,然後千裏迢迢地將他們帶到了美洲。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縱橫四海的腓尼基人,在古代的世界許多地區留下了他們的獨有的手工藝品,卻沒有在發現奧梅克人聚居地留下屬於他們的任何東西。事實上,就藝術風格來講,這些強勁有力的作品似乎並不屬於任何已知的文化、傳統和藝術類型。不論是在美洲還是在全世界,這些藝術品都沒有先例。
奧梅克文化究竟從何形成,又是如何衰亡?這是個連曆史學家都無法回答的問題,刻在石頭上的日曆以及曆史,就更加難以解釋了。總之,奧梅克文化隱含著諸多未知數,對它的了解和研究才剛剛開始而已,曆史學家和科學家們不知還要經曆多少年的不懈的努力,才能夠找到它的謎底。
神秘的瑪雅文明探秘
1839年,一位名叫約翰·洛德·史蒂芬斯的美國律師和英國畫家弗雷德裏克·卡塞伍德踏上了一塊破敗不堪的土地——洪都拉斯的科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