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守護我們的家園(4)(1 / 2)

製止對森林的亂砍濫伐和幫助森林恢複,是維持森林麵積穩定的唯一辦法。澳大利亞科學家運用無線感應網絡,進行森林環境監測,能夠幫助當地已經瀕危的熱帶雨林的恢複。他們在國家森林公園內,利用先進的無線太陽能充電感應器,測量各種環境因素的變化,如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濕度和風速等,然後將這些信息傳送給位於昆士蘭的布裏斯班市的一台計算機中央數據庫,由計算機進行分析,然後再根據計算機的分析,對森林進行有效的保護。澳大利亞科學家所研究保護的這塊熱帶雨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雨林的植被類型極其豐富,幾乎保存著世界上最完整的地球植物進化記錄。因此,用這種最先進的森林環境監測方法,能夠從氣候改變到土壤濕度等各個方麵,了解它們對植物及其種類的影響,從而為森林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森林火災不僅造成森林麵積的減少,它還是一種世界性、跨國性的重大自然災害。20世紀90年代後期,火災毀滅了數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並對全球的生態平衡產生了嚴重的影響。2002年,俄羅斯損失了1,170萬公頃的森林,2003年更高達2,370萬公頃,這一麵積幾乎相當於一個英國。1997~1998年,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場森林大火,不僅燒毀了500多萬公頃的森林,更為嚴重的是給周邊地區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汙染,甚至距離該國較遠的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斯裏蘭卡等國,都因為這場大火產生的灰色煙霧損害了空氣質量。

森林火災後的恢複,是保護森林的一項重大問題。森林學家經過7年的不懈努力,對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火災後的自我更新及恢複過程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喜人。他們發現,森林結構在火災後恢複的速度相對較快,而樹種組成在災後的7年裏幾乎沒有恢複;地上生物量火災後急劇下降,7年來一直保持很低的水平。由此,他們提出一整套災後森林重建機製,有效地幫助了當地森林工作人員和居民的森林恢複工作。

江河湖泊的汙染,既破壞了淡水資源,導致物種絕滅,又嚴重影響了自然景觀。英國泰晤士的汙染治理,為治理河水汙染提供了優秀的範例。泰晤士河全長約400千米,橫貫英國首都倫敦等10多個城市。有人曾說,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河流,“因為它是一部流動的曆史。”19世紀前,泰晤士河河水清澈,水中魚蝦成群,河麵飛鳥翱翔。但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大量工廠沿河而建,兩岸人口激增,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未經處理流入泰晤士河,導致水質嚴重惡化。到上世紀50年代末,泰晤士河水中的含氧量幾乎等於零,魚類幾乎絕跡,泰晤士河變成了一條“死河”。英國政府從60年代開始通過立法治理排汙,對直接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作出了嚴格的規定,並建設了450多座汙水處理廠,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汙水處理係統,每天處理汙水近43萬立方米。經過20多年的治理,終於使泰晤士河由一條“死河”,變成了世界上最潔淨的城市河流。泰晤士河重新煥發生機,河水清澈見底,河中魚類已恢複到100多種,魚兒多了,水鳥又飛了回來。世界各地的遊客,在美麗的泰晤士河上,重新閱讀著這部“流動的曆史”。

世界上的許多河流是跨國界的,例如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河,它發源於德國西南部,流經奧地利、保加利亞等10個國家。我國的瀾滄江流出中國國境以後稱為湄公河,它流經老撾、柬埔寨、泰國和越南。對於這些跨國界的河流,在資源共享的同時,也需要攜手管理和治理。歐美的一些國家已開始轉變管理模式,從過去的部門分割管理轉向綜合的水資源管理。實行對供水、汙染控製、農業、水電、防洪和航運等統籌規劃,從而有效地改善了對日益緊缺的水資源的配置。例如,歐洲製定了《水資源管理框架指導方針》,美國有《清潔水法》,這種依法管理水資源的辦法,為整個流域的水資源分配和汙染治理奠定了基礎。新的管理模式鼓勵公眾和利益相關者參與,水資源是共享的,每一個參與者也同時有一份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