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古老的戀歌輕輕唱(1)(1 / 2)

——“麗人行”係列之六

從前的日子被人們遺忘了,時光的煙霧使一切朦朧模糊,快樂的年輕人也許會從夢中醒來,聽這首古老的戀歌輕輕唱。

上世紀20年代的巴山城,沒有鋪柏油馬路,兩個穿白色寬袖短旗袍下著黑色長裙,額上梳劉海,腦後垂長辮的少女從石板路上走來,邊走邊唱:

不怕沒閑空,我們要用功;

不怕擔子重,我們要挺胸;

不做戀愛夢,我們要自重;

不做寄生蟲,我們要勞動。

新的女姓,誕生在受難之中。

新的女性,誕生在覺醒之中!”

在巴山城的電影院隻上演無聲電影《觀音菩薩升天》與《火燒紅蓮寺》的當時,她倆唱的這首歌,算得上新潮了。唱歌的這兩位巴女師學生在死氣沉沉的巴山城,算得上時髦和摩登了。她們正是當時所謂的“新女性”。但她倆並非如歌詞中所唱的“產生在受難之中”,一個紅顏豔麗,正是本城衛戌司令官的千金小姐:楊麗萍。另一個眉目清秀的林嬋娟呢,出身書香世家,已故的父親考上過清末舉人,雖然家道逐漸破落了,但供給她讀書仍然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她品學兼優,學校專門給她在小賣部找了一份差事,讓她課餘時間賣賣文具和小食以勤工儉學。

比較起來,這對毛根朋友,應該說楊麗萍比林嬋娟外表更漂亮。但是不知為何,男青年們的眼睛總是跟著林嬋娟轉。他們說:“她走路的姿勢多好看,像電影明星一樣。”,“她是一朵帶刺的玫瑰花兒,隻可遠觀,不可褻玩,謹防刺人。”特別是巴女師校慶十周年(其盛況筆者已經在小說《曾經盛開過》中描述過),她扮演了話劇《朱紅的太陽》的女主角後,芳名更傳遍了巴山城知識青年界。

歌詞唱道:“新的女性,誕生在覺醒之中”,她們參加校外讀書會(五四運動後的那段新思想啟蒙時期,許多城市都有這樣的讀書會),讀進步雜誌《新青年》,聽講“剩餘價值”;慷慨激昂地街頭演講: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誌追求中國的自由平等呀,學習他的偉大人格呀,實行他的新三**義呀等等,也許算是思想進步的“新的女性”了。但是,正如讀書會的領導人丁先生所說:

“你們女師的學生太無組織,太流於浪漫了,並不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往往憑感情衝動,容易隨波逐流。”

丁先生分析不錯,林嬋娟和楊麗萍,雖然朝氣蓬勃熱情澎湃,但隻是兩個天真爛漫不諳世事的十六七歲的女孩子而已。她倆都不同意這句歌詞:“不做戀愛夢,我們要自重。”德國詩人歌德不是質疑過嗎?“青年男子誰個不善多情?妙齡女郎誰個不善懷春?”學校的英語老師甚至在課堂上公開講過:“love is life(愛情就是生命)”。愛情!這兩個字,對於她倆,就像伊甸園的禁果對夏娃一樣,那麼富於誘惑,使人心跳……

這兩個懷春少女手攜手在石板街上慢慢走著,輕輕唱著,各自思戀著自己的夢中情人。

終身難忘那個春天的早晨。林嬋娟打扮得漂漂亮亮,穿一雙嶄新的白色高跟皮鞋(這是她一個銅元一個銅元地節省下來跑遍整個城市選購的),胸口不由挺起,兩腿更富彈力,韻味十足地在街上走著,引得人人注目,她卻不屑一顧。突然一個穿中山裝的高個兒青年擦肩而過,清楚地說: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就是巴男中高才生王海壽,她命中的魔星。他的俊眉秀目,他那方方正正的書生臉龐,他那窮追猛打的情書:多麼飄逸的字跡多麼流暢而深情的文筆呀,如詩如畫如不可抗拒的子彈,射中了她那忐忑不安的少女之心!在那個夜鶯歌唱的迷人的春夜,在散發著海棠花香味的公園的假山後,她投進了他火熱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