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改過向善的猴(3 / 3)

老虎說:“猴子,你快下來跟我們一起走啊!”

猴子眯著眼睛懶洋洋地翻了個身說:“我還沒睡夠呢,你們先去,我跑得快,一會兒就追上你們。”

獵狗趕緊說:“那地方特別難找,有好多岔路呢,你要是不跟著我們,肯定找不到!”

猴子不耐煩地揚揚手說:“你們煩不煩啊,你獵狗都找得到,我有什麼找不到的。去吧,去吧。”

動物們都渴得不行,看猴子沒有要動的意思,沒有辦法隻好先走一步。它們穿過了那片平原,可是遇見一個大的路口的時候,老虎停住了:“我們還是等等猴子吧,不然它肯定迷路。”

沉穩的大象說:“老虎說得對,還是等等吧,我們不能讓自己的夥伴掉隊啊!”

獵狗歎了口氣:“好吧,你們在這裏等我,我回去找它。”說完就嗖嗖地往回跑。它一麵跑一麵扯著脖子喊:“猴子!猴子!”可是始終沒有回音。獵狗跑得滿頭大汗,擔心猴子是不是出事了。

獵狗經過一個深溝時,剛想跳過去,一低頭竟然看到猴子躺在下麵。

原來猴子睡醒後,發現夥伴們都不見了,心裏有些發慌,趕緊就追了過去。它毛毛躁躁地就知道追,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深溝裏,昏了過去。

獵狗趕緊跳下去,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猴子背了上來,然後轉頭就向大家的方向跑去。

跟大家會合以後,獵狗把猴子放到地上,緊張地說:“猴子掉進了溝裏,看樣子可能傷得很重,你們快看看。”正在大家緊張地湊過來要看看它怎麼樣了時,猴子突然醒了過來,看到大家都在,就故意伸了個懶腰,坐了起來:“誰掉進去了!我是看裏麵涼快,在裏麵睡覺呢。我說我怎麼做夢自己坐在一條搖晃的船上,原來是你把我吵醒了啊!”

獵狗很生氣,剛要理論,大象就在旁邊勸道:“好了好了,沒事兒就行了。快上路吧,眼看天都要黑了。”

於是大家一起向那條小溪走去。直到天黑它們才來到那條小溪。淙淙的流水清澈見底,大家高興得不得了,趕緊跳進去喝了個夠,大象往自己的鼻子裏灌滿了水,給同伴們淋浴,岸邊的花花草草也高興地為它們伴舞。最後,大家喝飽了,玩累了,開始坐在樹底下乘涼。

可是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老虎的肚子“咕嚕咕嚕”地叫了起來。它提議一起去找點兒吃的,其他的動物紛紛響應。隻有猴子伸伸懶腰說:“哎呀,我困了,你們去吧,我還不餓呢!”

其他動物沒辦法,隻好成群結隊地去找吃的了。獵狗找到了種著很多豆子的地方,它們非常開心,美美地飽餐了一頓,然後又成群結隊地回到了河邊。

第二天一大早,大夥都醒了,太陽暖洋洋地照在它們身上,它們吃得飽飽的,都懶得動,仿佛昨天的美味還在嘴邊,意猶未盡。隻有猴子餓得不行,可是又不好意思說。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同伴們又去找吃的了,它偷偷地跟去了,原來它們都在吃豆子啊!

猴子很想上去和大家一起吃,但又覺得這樣的話太沒麵子了,於是它咽了咽口水,怏怏地走了。

到了大半夜,猴子實在是太餓了,就一個人跑到了地裏,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一個農夫拿著棒子一下子就打在猴子的屁股上:“好啊,我終於找到糟蹋我豆子的壞蛋了,看我怎麼收拾你!”

猴子嚇得撒腿就跑,但農夫比它跑得更快,眼看就要追上了,這時,獵狗張著大嘴衝了上來,接著老虎吼了一聲跳了過來,農民一看來了這麼多野獸,嚇得扔了棒子就跑了。

獵狗著急地說:“看你單獨行動多危險,要不是大象看你不在了,我們就來找你,你就被農夫打死了!”

猴子看見大夥都在找自己,雖然心存感激,但是還是改不了嘴硬的毛病:“誰說他打我了,我是讓他給我撣灰呢!”

大象摸了摸猴子的頭說:“好了,猴子,你別再這樣了,如果這次不是大家救你,你恐怕真要有危險了,以後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誰也不要掉隊,要互相幫助才行!”

猴子聽了之後,紅著臉低下了頭。從此以後,它再也沒犯過這樣的錯誤。

猴的傳奇—關於生肖猴的文化奇觀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壓不住你,蹦出個孫行者;

猴哥猴哥,你真太難得,緊箍咒再念,沒改變老孫的本色;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萬個,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識破,

翻個跟鬥十萬八千裏,抖一抖威風山崩地也裂……”

一提起猴子,人們很容易想起那騰雲駕霧、動不動就七十二變的齊天大聖。它進地府,闖龍宮,大鬧天宮……它神通廣大,嫉惡如仇。取經路上,為了保護師父,它斬妖除怪,降魔收鬼。而重要的是,它還很風趣幽默。這幾乎符合人們對一隻猴子的完美想象,因此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關於猴的美好意象和文化內涵,一直都是豐富而又精彩的—

金猴獻瑞:與人類起源聯係密切的動物圖騰

台灣地區卑南族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創世神話:遠古時期,洪水滔天,人類和動物幾乎全被淹死了,連天上的日月也全被淹入水中,隻有五位兄弟姊妹幸存了下來。天神指點其中的兄妹倆到天上當新日新月,尋找其他幸存的生物。於是月亮和太陽把它們的孩子帶到了世上,第一個是人類,第二個就是猴。可見猴與人類起源的聯係密切。

而在女媧造人的神話中,也多流傳著以猴子為原形造人的觀點,河南西華地區的神話裏就認為最早的人,都像猴子一樣長著長長的尾巴。

因此,從古到今,人們從未停止對猴的喜愛。而“猴”與“侯”諧音,曆代的繪畫作品中,都有許多關於“猴”的意象:猴向楓樹上掛印,寓意為“封侯掛印”;猴子騎馬,寓意為“馬上封侯”;一隻猴子騎在另一隻猴子背上,寓意為“輩輩封侯”……

猴頭猴腦:屬什麼像什麼?

舊時教書先生有句口頭禪:“家有鬥米糧,不做猢猻王。”那是因為小孩子像猴子一樣太過淘氣活潑,教書先生最頭疼了。因此人們常常用猴子來比喻那些活潑好動的小孩。當你玩得一身髒兮兮地回家時,是不是也曾被媽媽叫過“小泥猴”呢?在人們的眼裏,猴的調皮,有時候也是一種精明,“這人猴精猴精的”,就是從這兒來的。

除了“猴精”,還有“猴急”。我們都知道“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掰一個,丟一個,後來看見西瓜和蜜桃,又摘一個甩一個,結果兔子來了,它一甩手就追,最後兔子沒追著,還落了個兩手空空。猴子急躁的性格特點後來也衍生出了好多俗語和歇後語:

猴子掃地—隻顧眼前

猴子撿生薑—吃也不是,丟也不是

猴子撈月亮—空忙一場

猴子放爆竹—自放自驚

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護娃猴:無處不在的“猴”民俗

在民間,猴是吉祥的象征,因此它的身影也無處不在:

炕頭上的“護娃猴”。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的農家炕頭上,常有一個用青石雕刻的小石猴(也有炕頭獅),是專門用來拴六七個月剛學爬行的幼兒的。母親將一根紅繩係在石猴腿部的圓孔上,另一頭攔腰拴住娃娃。據當地人說,猴能保佑娃娃平安,被“護娃猴”拴過的娃娃長大以後會精明能幹。

碼頭上的“護航猴”。上世紀70年代以前,三門峽、陝縣一帶古渡口,在木船靠岸係繩的木樁上都雕有一隻神采奕奕的猴子。它煞有介事地端坐在木樁的頂端,像是在東張西望。老艄工們認為這是孫猴子,它水性好,能潛入東海大鬧龍宮,敬它可保駕護航,人船平安。

拴馬樁上的“避瘟猴”。陝西、甘肅、山西一帶,特別是陝西的渭北農村地區,村村都有拴馬石樁,許多拴馬樁的頂端都雕有石猴,稱“避馬瘟”。原因肯定與《西遊記》中美猴王大鬧天宮,玉皇大帝為了安撫它封其為養護天馬的“弼馬溫”有關。“弼馬溫”是玉皇大帝正式任命的,盡管孫悟空死不願意,且自動離職,但老百姓總是把齊天大聖與馬聯係在一起,認為拴馬樁上的猴能保馬平安。

賀壽之神“抱桃猴”。猴子與“桃”似有天生的不解之緣。自然界的獼猴天性喜食桃子,《西遊記》中也有孫猴子偷吃西王母蟠桃的故事。“蟠桃”在中國民俗傳說中有兩層意思:一是長壽。傳說蟠桃產自天宮,是王母娘娘親手栽植,每三百年結一次果,數量非常少,吃了它可長生不老,故名“仙桃”。至今民間賀壽時,仍以桃子作為象征。二是驅邪。桃子、桃木、桃梗驅邪之說源於漢代“桃都山”鎮鬼神話。宋代王安石《除夕詩》中的“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有以桃木驅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