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本單行本的散文集。雖然一九九七年敦煌文藝出版社的一套散文叢書中有我的散文集《訪問自己》,但後來出版社改變了主意,叢書變成了分冊的《中國當代青年散文家八人集》,二○○七年長征出版社重新出版,也仍然原樣。
我的寫作,依次是舊體詩(“文革”期間)、散文和新詩、小說、文學理論。這本書裏收有我比較早的散文《嘉峪關歸去來》《鳴沙山的黃昏》和《結局或開始:門》——如果把前兩篇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出現並且風行一時的“文化散文”做個比較,是頗有些意思的。
、這本散文集中的分輯,是按照散文的性質劃分,兼顧題材(比如第二輯)。
《文學就是意味》這篇理論隨筆體現了我最主要的文學觀點,且篇幅很短,所以作為附錄收入,以方便參閱。原想把我的《中國新時期散文沉屙初探》和《散文文體非文學成分研究》這兩篇論文也作為附錄收入,但篇幅過長,作罷。可另參見我的《現代詩學》(昆侖出版社。2005年),或者1988年第6期《百家》、1989年第5-6期《百家》“沈天鴻評論專輯”、1989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感謝張海君先生、徐迅先生策劃出版這套散文叢書,讓我和這套叢書的作者有了這次出版散文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