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世界的起源——宇宙之謎(3)(2 / 2)

岩畫上穿著宇航服的外星人和UFO

許多科學家堅信,既然地球上有智慧生物,那其他星球上也一定會有。對此有人通過測算,得出了銀河係有智慧生物生存的星球的個數。美國著名天文學家、科普作家阿西莫夫通過估算,認為銀河係有53萬個星球存在智慧生物。

1960年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領導了探索其他星球文明的“奧茲瑪工程”。他利用直徑85英尺的射電望遠鏡,對距地球11.8光年的鯨魚座τ星和距地球10.8光年的波江座ε星這兩顆類似太陽的恒星進行觀測,結果一無所獲。但他並沒有灰心,仍堅持從事這項工作,並於1971年提出了著名的“宇宙文明方程式”,在1974年組織發射了第一封“宇宙電報”。

鯨魚座t星

1972~1975年,又開始了第二期“奧茲瑪工程”,對地球附近的650顆星星進行了觀測。但收效不大。後來,人們陸續觀測了1000多顆星星,都不盡如人意。

在2001年3月29日,巴特勒和馬西報告說他們發現了兩顆體積比土星還小的行星——他們憑借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不辭辛勞的工作,為我們發現像地球一樣適於居住的太陽係外的、行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也使人們對於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產生了很強的信心。而且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天體生物學——研究宇宙生命的科學——娿迅速發展了起來。

但在目前,科學家還無法直接搜尋太陽係外行星。恒星發出的光芒使科學家難以看到任何可能正在圍繞它們旋轉的天體。巴特勒和馬西發明了一種極具創意的方法:多普勒技術。這種方法的工作原理與多普勒效應的原理一樣。

多普勒效應在天文學上的對應現象被稱為紅移。從1987年開始,巴特勒和馬西花了8年時間全力以赴研究紅移現象。他們認為,假如在一顆恒星的周圍有一顆圍繞它旋轉的行星,那麼這顆行星的引力就會使恒星出現輕微的“搖擺”。這種搖擺會使恒星的光波在恒星朝向地球和背離地球的搖擺運動過程中在光譜的藍端與紅端之間交替運動。如果可以測量到這種紅移一藍移現象,那麼就可以發現太陽係外行星的存在,還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分析出它們的質量和運行軌道。

光譜:“紅移”與“藍移”

在1995年12月30日馬西和巴特勒發現了第一顆太陽係外行星。那時馬西已經回到他加利福尼亞伯克利的家中。巴特勒還在辦公室凝視著計算機屏幕上看起來像一些隨機數據點的東西。他正在一條將所有的數據點連接到一起的蛇形曲線。隻有這樣的曲線才能證明他們正在尋找的搖擺,進而證明太陽係外行星的存在。

當計算機軟件顯示出這樣一條曲線時,屏幕上的每個數據點都正好位於這條曲線上或者與這條曲線非常接近。這正是巴特勒和馬西8年來一直在尋找的數據點模式。

太陽係外行星

這些太陽係外行星使天文學界感到震驚,但科學家對於生命存在到底需要哪些條件仍爭論不休。地球以外到底有有沒有生命?地球上的生物是不是宇宙中孤獨的群體?為了解開這個謎,為了證明人類並不孤獨,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們都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知識卡片:

波江座

波江座的拉丁語名稱為Eridanus,意為河流,是意大利的波河在神話中的名字。波江座位於獵戶座的西南方向,是個向南北方向延伸的蜿蜒的星座。11月到1月是它的最佳觀測月份。 “波江”從獵戶座的參宿七開始“發源”,在鯨魚座、金牛座、天兔座和天爐座之間彎曲而行,充向西南天空,直到注入南方地平線以下看不見的地方為止。波江座最亮的α星是中國星名“水委一” 在波江座的最南端是、。波江座從北向南延伸約57度,在所有星座中,其麵積排在第六位。

多普勒效應

當汽車或火車從你身邊經過時它們發出的聲波聽起來好像一直都在改變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