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的海水含鹽度自出口處向海內逐漸減少,大貝爾特海峽和小貝爾特海峽海水含鹽度15%,西部為8%~11%,默恩島以東降至8%,中部為6%~8%,芬蘭灣為3%~6%(靠近內陸處僅為2%。),波的尼亞灣一般為4%~5%(最北部為2%)。深層和近底層的鹽度,西部為16%,中部為12%~13%,北部為10%左右。當流入的大西洋海水增加時,西部的鹽度可增加到20%。波羅的海深層海水鹽度較高,是由於含鹽度較高的北海海水流入所致。
水溫最低的海
水溫最低的海是羅斯海、威德爾海,為南極洲邊緣海,終年結冰,水溫-2℃~0℃。
羅斯海海水較淺,在阿德爾角同科爾貝克角,即西經158°到東經170°之間。西部以多山的高海岸為界,南部為冰障。一般水深500~1000米。表麵水溫-2℃~0℃。盛行東南風,沿岸流自東向西。全年覆有冰層,多冰山。是南極地區浮冰較少、最容易接近的邊緣海之一,為探險船舶進入南極大陸的傳統航路。羅斯海深度在300公尺以內的最低水溫為-2,1℃。表層水溫平均為-1,8℃。海水富含養料,浮遊生物極其豐富,為魚類、海豹、鯨和鳥類提供豐富食料。有大量阿黛利企鵝和帝企鵝群棲息在羅斯海周圍地區。
威德爾海是大西洋最南端的屬海,深入南極大陸海岸,形成凹入的大海灣。海域經常被厚冰覆蓋,南極的夏天,在威德爾海北部,經常有大片大片的流冰群。這些流冰群像一座白色的城牆,首尾相接,連成一片,有時中間還浮著幾座冰山。有的冰山高一兩百米,方圓二三百平方千米,就像一個大冰原。船隻在流冰群的縫隙中航行異常危險。
北極最大的海象
海象主要生活在歐亞大陸、北美洲和北極海域的巨大浮冰上。它們的體長可達3~4米,重約1000多公斤。海象體表有許多褶皺,長著淺紅色的短毛,隨著年齡的增加,短毛會逐漸稀少;它們有厚厚的皮下脂肪,能抵禦寒冷刺骨的海水。
海象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那對又白又長的牙,這也是它們賴以生存的武器。雖然海象膽子很小,但是如果遇到北極熊的襲擊,它們也會勇敢地進行反擊,這時長牙就是它們自衛的武器。海象還依靠它們的長牙把自己龐大而笨重的身軀弄到海岸或浮冰上去;它們的長牙在水下像一副耙子,用來挖掘海底的貝類,並以此為食物。海象喜歡成群結隊地在海邊曬太陽睡懶覺,一旦有敵人靠近時,它們就馬上進入海中,迅速遊走。
最大的雙殼貝
一般人見到硨磲時都會大吃一驚,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硨磲的貝殼又大又厚實,一般情況下長1米,大的則有2米多,重250多千克。硨磲的一扇貝殼比浴盆還要大,用它做浴盆洗澡一定也沒有問題。所以硨磲是當之無愧的貝殼之王。
硨磲的貝殼通常為白色,殼麵呈放射狀,表麵披著一層薄薄的灰綠色“外衣”。硨磲有絢麗多彩的外套膜,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豔的顏色,而且還有多色的花紋,像是大海裏盛開的美麗花朵。硨磲的壽命很長,它究竟可以活多少年,我們現在還不清楚,有人估計它可以活數百年。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它的壽命可以與爬行動物中的龜相比了。硨磲主要產於熱帶海域,一般生活在珊瑚礁問。我國的海南島、西沙群島等地區均有硨磲的分布。
最大的軟體動物
槍烏賊也叫魷魚,生活在淺水海域。它們的頭和身體都是狹長的,軀幹末端尖尖的,和標槍的槍頭很像,因此得名槍烏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