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英國焦德雷爾班克無線電天文觀測台台長伯納德·洛弗爾先生接到一位傑出的瑞士同行的來信。這位美籍教授科科尼在信中向他闡述了宇宙中到處都有生命存在的理由。教授寫道:“在某些星球上很有可能存在著比人還要先進的動物。”幾乎與此同時,劍橋大學霍伊爾教授於1960年也發表談話說:“不應當把謀求同外星文明取得聯係的努力看做是科學家們的心血來潮,而應當把它看做是我們人類文明正常發展的前景。”1959年前後,一些高級科學家認為另一個文明星球同地球的聯係是可能的,問題在於把這個思想臻於完善,並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踐。科科尼教授在這方麵起了帶頭作用。他製定了世界第一個科學計劃,準備記錄外星文明向深邃的宇宙天意中發射的智能信號。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格林·班克無線電天文觀測台對此計劃非常重視,但它的射電望遠鏡規模不大,直徑隻有27米(1970年進行了擴建,無線電接收器的直徑改為91米),它的有效觀測範圍是15光年。當時探測可能住有居民的隻是10個星係,科學家們設想這些星係都有自己的太陽。科科尼選擇的探測目標是兩顆星:107光年遠的TauCeti和109光年遠的EpsilonEridani。科科尼教授看中的這兩顆星,其特點很像我們的太陽:旋轉慢(這表明它們周圍可能會有行星存在)和年齡相同(約50億年)。由於這些星體離我們地球較近,因此天體物理學家對它們的認識較全麵。一些最大膽的科學家們還設想,在這兩個星係裏可能存在著神一般的同形同性的智能。在承認宇宙裏還存在著別的生命的同時,一般人又無意識地認為“他們一定同我們一樣”。鑒於這種原因,科科尼感到有必要到其他太陽係裏去探索。
科科尼接著在《自然界》這個最優秀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自己計劃的細節,當即得到了美國的弗蘭克·德雷克和威廉·沃爾特曼兩位博士的支持,他們迫切希望盡快落實這項鼓舞人心的“奧盛瑪計劃”。他們獲準可在短時期內利用美國格林·班克射電望遠鏡,對那兩顆星體進行測聽。弗蘭克·德雷克和威廉·沃爾特曼滿懷激情地日夜守在儀器旁,聚精會神地一連聽了3個月,但希望破滅了,熱情冷下來了,他們什麼也沒有收聽到。外星人並不住在這兩個星體上,或者雖住有外星生命,但他們較為低級,還不知道如何發射無線電信號。當然,也許他們是十分高級的動物,發射的是我們的技術無法收到的另一種信號。還有一種可能性是,他們所選擇的波長技是德雷克和沃爾特曼博士所不能收到的。
有一個困難是很難解決的,即收聽外星人的信號時應該用怎樣的波長。舉個具體例子來說吧,1997年,巴黎的一些生態學家在調頻時發現了一些從未聽到過的電脈衝。這些好奇者隻知道事情發生在18時左右,但不知道波長是什麼。他們不得不一再旋轉旋鈕,希望能再次找到先前聽到的那個電波。可是這好奇者沒有成功……上述兩位美國天文學家3個月的經曆也許同這些巴黎的好奇者一樣吧。他們根據科科尼的建議,決定采用21厘米的波長——即氫波長,來收聽外星文明的信號。鑒於宇宙中到處都存在著氫,因此美國科學家認為,氫波長可能是各個住有居民的星球之間的紐帶,而且全世界的天體物理學家們都持這個觀點。可是這一點真有把握嗎?再說,兩位美國博士已經聽了3個月,“奧茲瑪計劃”已遭失敗。因此,一些科學家拒絕科科尼的建議,主張使用21厘米的半數(即105厘米)或雙倍數(即42厘米)的波長來測聽,認為這樣的成功概率最高。不過直到1977年為止,氫波長仍然是天體物理學家們最愛用的波長。由於一些技術原因(銀河係深處的聲音淹沒智能信號),發射頻帶必須在330厘米之間。這一點大大地縮小了尋找外星信號的可能性。外星人的技術難道也局限在這個範圍嗎?“奧茲瑪計劃”失敗了。但同第一顆人造衛星和人類踏上月球一樣,這個計劃在人類曆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在1960年5月至7月進行的“奧茲瑪計劃”——第一個測聽外星人文明信號的計劃——失敗以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又進行了多次嚐試。
1976年4月6日,全世界的宇宙探索者彙集到了巴黎,專門討論同外星文明通訊聯係的問題。與會的人們對“奧茲瑪計劃”以來16年的探索進行了回顧。在法國航空和航天協會的提議下,大家就“塞蒂”(Ceti)——即同外星智能取得聯係——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塞蒂”尾10年前(1965年)出現的,這個令人振奮的主張像一條導火索一樣在全世界科學家中間蔓延開了,人們在心理上逐漸適應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