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學是生物學科的一個分支學科,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自1973年K·Lorenz,N·Tinbergen及K·V·Frish三人因終生從事動物行為學研究,並做出了重要貢獻,共同分享諾貝爾獎以來,在此後的三十多年裏,動物行為學從理論體係、知識深度到資料積累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已具備了一門獨立學科所應具備的特征。當前國際上專門的動物行為學期刊已有二十多種,有關動物行為學的專著和教材也有幾十部之多,但這些成果絕大部分都屬於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的動物行為學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直至目前我國還沒有一種專門的動物行為學期刊,在專著方麵,包括譯著在內也隻有十來部,真正可以作為生命科學學院本科專業學生學習的動物行為學教材,可以說還沒有。
我國從1987年開始,年年派中學生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生物競賽,在每年國際生物競賽的考題中都有動物行為學方麵的內容(約占15.)。這種形勢促進了我國中學生物教材內容的改革,在中學生物教材中增加了有關動物行為學的內容。為了適應社會需要,自1990年起寧夏大學在生物科學(師範)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增設了“動物行為學”作為選修課程。當時沒有現成的動物行為學教材,由本教研室陳如熙教授寫了一本“動物行為學”講義。1997年,筆者以動物行為的功能為主線重新編寫了一本“動物行為學”講義。後來考慮到除生物科學係本科生學習需要外,還有許多其他專業的學生也希望了解有關動物行為學方麵的知識,又經幾次修改,增添了一些新的內容。力求使讀者讀完本書後對動物行為學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係統的了解和掌握。
本書能如期出版,要感謝老前輩陳如熙教授的引導,校領導、教務處、教材科以及本教研室同事的大力支持。
因為筆者對動物行為學的研究不多,也很膚淺,加之時間倉促,其中肯定有許多不足之處,望廣大讀者指正。
編者
2007年12月於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