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陳育寧

教材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選用和編寫高質量的教材,是高校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

為了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幹意見》和寧夏大學“十一五”教學工作規劃及教材建設的主要任務,更新課程體係,提高教學質量,以適應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的需要,適應培養麵向21世紀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啟動寧夏大學“十一五”教材建設工程,編寫、出版“寧夏大學‘十一五’教材建設”叢書,是必要和及時的。

這套叢書的編寫和出版,必須堅持為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要根據我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生源狀況、教學水平及師資力量等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我校學科優勢和專業特長,努力使教材建設不斷深化,整體水平不斷提高;要逐步建立以國家規劃教材的使用為重點,特色鮮明的自編教材為補充的學校教材建設與管理體製;要不斷擴大教材種類,提高教材質量,探索教材建設與供應新途徑,建立教材編寫與選用新機製,開拓教材使用與管理新局麵。

近年來,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辦學實力的增強,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2005年,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簽署協議,共建寧夏大學,為我校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培養高素質的建設人才,主動服務於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我校麵臨的重要戰略任務。而高層次、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必須要求有高水平、高質量的教材建設。為此,本科教育的學科、專業及課程設置,都要作相應的調整。“寧夏大學‘十一五’教材建設”叢書的編寫和出版,要適應這一調整,緊緊把握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脈搏,與時俱進,麵向未來,服務社會;要結合21世紀社會、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發展的新特點,吸收新成果,解決新問題;要根據素質教育和學分製教學管理的需要,突出適用性和針對性;要在加強基礎課、實驗課教材編寫與出版的同時,不斷深化基礎理論基礎課、實驗課教材編寫與出版的同時,不斷深化基礎理論研究,拓寬教材知識麵,努力實現整套教材科學性、係統性、開放性、前瞻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結合,充分體現起點高、水平高,結構嚴密、體係科學,觀點正確、應用性強的特點。

我們相信,在我校廣大教師和科研骨幹的努力下,在出版界同人的支持下,“寧夏大學‘十一五’教材建設”叢書的編寫出版,必將提高質量,多出精品,形成特色;必將麵向市場,走向社會,服務教學,為宣傳寧夏大學,樹立寧夏大學學術形象,推動寧夏大學本科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發揮積極作用。

2005年8月於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