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無限,時間永恒,歲月飛逝,風流雲散,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人類早已進入了高科技的時代,過去所發生的一切,仿佛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得幾乎令人淡忘……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現代生活日新月異,在新技術、新信息、新觀念如同潮水般湧來,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的大背景下,人們隻能立足現實,麵向未來,而無法也不應該沉湎於往昔的崢嶸、執著於消逝的彩虹,以至於讓舊的束縛住新的,死的窒息了活的。
然而,孫子及其兵法著作卻是這一曆史法則的極少數例外之一。他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大浪的淘洗,既不曾淪落成古董,更沒有化作泡沫。恰恰相反,其合理的思想內核在今天依然閃爍著真理的光澤,到了明天,同樣將會異彩紛呈,魅力無限。
道理很簡單,因為《孫子兵法》所總結和揭示的一般軍事規律,對於當代軍事理論的建設與發展,具有永遠不可替代的借鑒意義;而其辯證能動的思維方式,求實進取的文化精神,也業已順理成章地滲透到軍事以外的社會生活領域,在企業管理、商業經營、外交角逐、體育競爭等活動中獲得極為廣泛的重視和應用,更為人們的思維方法與行為模式提供著不竭的文化啟迪。《孫子兵法》所彰顯的實事求是、關照全局、高明預測、掌握情況、把握機遇、權衡利弊、辯證分析、主動積極、揚長避短、避實擊虛、靈活應變等等,始終是人們在從事各項事業時,必須遵循的認識路線和指導原則。
從這個意義上講,《孫子兵法》已經超越了時空的界限,成為整個人類社會一大筆取之不盡、彌足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
一、全局意識
古人認為,“不足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因為“一域”不能代替全局,“一域”之得更不能彌補全局之失。換言之,全局決定著一域的存亡,所以任何事業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認識全局、駕馭全局。而謀全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宏觀控製的大見識、大魄力,處處高人一籌,時時占得先機。
在曆史上,那些成功的戰略家總是善於從錯綜複雜的局麵中清醒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劣態勢,充分考慮當時的戰略地緣關係、綜合實力以及戰略布局與互動,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的戰略目標,站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全盤皆活的戰略轉機。尤其是奪取和掌握戰略主動,營造有利於未來發展的良好戰略環境。
《孫子兵法》的精髓,就是善於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決定戰爭勝負的要素,把握克敵製勝的奧妙,駕馭治軍用兵的方法。無論是政治與軍事主從關係的分析、經濟與戰爭依賴性質的闡述,抑或是敵我戰略優劣態勢的判斷,作戰指導原則各個層麵的協調,都具有鮮明的整體性、係統性、全局性、互補性的特征,如戰略預測上的“五事七計”,治軍手段上的“令文齊武”,作戰方法上的“奇正相生”,戰爭觀念上的“仁詭相濟”等等,無一不是以係統綜合的視野切入,由全局呼應的途徑造就。處處體現出綱舉目張、舉重若輕的大局意識和見微知著、占隱察機的預見能力。
這種全局意識,對於我們今天從事任何工作都是彌足珍貴的文化啟迪。就任何一個追求事業成功的人士而言,大局觀可以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隻有看到事物的內在聯係性,才不至於在應對時顧此失彼,左支右絀;隻有認識關係的錯綜複雜性,才不至於在處理時掛一漏萬,畸輕畸重;隻有把握趨勢的多樣變化性,才不至於在前瞻時一廂情願,進退維穀。從而以聯係的觀點審時度勢,以辯證的態度關照一切,以互補的手段多管齊下,以穩妥的步驟循序漸進。防止因偏執一端而輕躁冒進,避免因忽略細節而功虧一簣。真正明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深刻理解紅花還須綠葉扶的要義。很顯然,立足全局,明了大勢,關照整體,和諧協調,是推進事業並牢牢立於不敗之地的前提條件,也是強本固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