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先是獻給父母的書。
在我剛打算寫一部有關地方政府改革的專著時,80多歲的老父親因中風住院。我請假前往陪護了一段時日,在後幾天,他的頭腦漸漸恢複了一些,雖吐辭費勁、難以成句,卻大致能聽懂別人簡單的話語。我在閑聊中告訴父母,最近正著手寫一點東西,或許會出一本書。父親點了點頭,向來嚴格的母親當即便說:“好好寫,不要粗製濫造。”
過了幾個月,父親的語言功能恢複得不錯,卻又因心衰來杭州住院。
隻要不出差,每天我都到醫院探護。看著病榻上的老父親,看著坐在床頭的母親——白發、皺紋、老斑……歲月改變著一切,也無情地、一年一年地改變著他們的容顏。唉,守著他們,真是一種福分。但身為兒子,我做得夠嗎?
在成長的歲月,我沒少讓父母操心;而到自立之時,他們已見不著兒子的身影。每年,我一般是在春節回家數天,期間請吃應酬,難得在家陪著。父母總是說“去吧,外邊還得照應”。於是,我便心安理得地“去”了,一轉眼又匆匆忙忙“返”了。古語雲:“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在,不登高。”
如此而言,我是大不孝的。
可是,父母總告誡:安心在外工作,有什麼消息及時告訴就是了。有什麼消息呢?於是,我隻能盡量製造一些值得告知父母的“消息”,以換取他們的寬慰,彌補自己的不孝。今天的這本書,並沒有什麼特別,隻是對平日一些思考的承載。不過,既然成稿付梓,首先應當奉送的自然是父母。
所謂後記,大體都是說一些感謝的話。因為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離不開需要感謝的人。
長期以來,浙江省地方政府具有濃厚的改革氛圍和創新氣息。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許多省領導的思考和理念讓我深受啟迪;省政府秘書長馮順橋,副秘書長陳國平、俞仲達、李學忠等領導的一些思路和觀點,對我的研究有很大的促進和幫助;本書還參考了陳國平副秘書長有關論文的內容,在此都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選題作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的列項課題,經評審被納入省科技攻關計劃軟科學項目序列,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陳剩勇教授對我的研究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意見;省科技廳廳長蔣泰維和計劃財務處處長周偉強、副處長趙興龍給予了大力支持;我的兄長陳廣建對本書框架作了指正,並題寫了書名;浙江大學出版社副總編黃寶忠為本書出版作了大量工作;省圖書館信息中心主任屠雷激、省政府辦公廳資料室陸複光給我借閱書刊提供了不少方便;省政府辦公廳、研究室諸位同仁以及省級有關部門的同誌也幫助良多,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後,我要感謝我妻軼男和愛女嘉嘉。由於平日工作繁忙,本書可以說是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伏案執筆是一項“苦差”,對家庭而言卻是一項“閑差”,意味著逃脫了許多雜務。一聲感謝不足以代表心意,但寄托著心情:謝謝了!
陳廣勝
2007年7月於錢塘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