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堂的門票(3 / 3)

那些堅持天堂隻是人類發明來減輕悲痛的人,根本對悲痛的過程所知無幾。失去摯愛的人,是沒有任何信仰——不論它多麼美妙——能夠安慰的。你們當中真正經曆過失親之痛的人,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沒人能夠說什麼或做什麼來幫助你,沒人能夠了解你的感受。如果某人的死讓你一蹶不振,你還是得工作、奮鬥、睡覺,並在生活中走出這個噩夢。最後——可能花幾年的時間——你胸口的劇痛會開始緩和,甚至終於恢複平靜。然後你會再度開始享受人生。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將會有許多的舊傷複發和痛苦發作。

這是哀悼某人逝世時所必須經曆的。恐怕沒有任何東西能避免這個自然過程——甚至連天堂也不行。知道為什麼我們能如此確定嗎?因為就連基督耶穌本人也曾坦率表現出他的悲痛。

記得拉撒路複活的故事嗎?

這是《聖經》中最有力量的故事之一。耶穌被告知他朋友拉撒路快死去時,他正出外在巴勒斯坦的某個地方講道。最後耶穌趕到時,拉撒路已經過世並且埋葬了,每個人都在哭泣。拉撒路的姐妹——馬大和馬利亞——特別難過。馬大啜泣著對耶穌說:“主啊,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耶穌要她放心,說道:“你兄弟必然複活。”馬大當然不了解他的意思,所以隻是回答:“我知道在末日複活的時候,他必複活。”

對此,耶穌回答說:“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

他們帶耶穌來到墳墓。他望著四周,看見拉撒路的家人悲痛的樣子。《約翰福音》說,他“心裏悲歎,又甚憂愁”。接著,我們來讀整部《聖經》中最短的句子:

“耶穌哭了。”

任何認為人們不該有漫長又難熬的悲痛的人,應該再讀一讀它。“耶穌哭了。”我們在這裏看到,神他本人為了某人的死而哭泣。這是那位創造世界、人類和天堂的同一位神;他知道有天堂存在——不是因為“信心”,而是他自己知道並親身體驗過。此外,他還是那位知道他將使拉撒路從死裏複活、使他悲痛的家人再度快樂起來的同一位神。

然而,他還是哭了。怎麼會這樣?

理由是,耶穌雖然知道天堂的存在,但他仍會為每個人如此悲傷而感到難過。他因某個摯愛的人死後被關在墓裏而憂愁;他因拉撒路家人的痛苦而悲歎。因為那是葬禮,所以他哭了;人在葬禮中都會哭泣。

福音書描述,耶穌接下來讓拉撒路複活了。當那死人手腳裹著屍布、臉上包著手巾從墳墓裏出來,所有在場的人都目瞪口呆。雖然對我來說,這故事最讓人驚訝的,是它教導我們有關上帝對待痛苦的態度:他允許我們悲痛、哭泣,正如同他允許自己的兒子為拉撒路悲痛、哭泣一樣。如同他後來讓自己的兒子在十字架上受苦、死去。縱使他知道,他將讓我們從死裏複生;縱使他知道,他將賜給我們天堂這驚人的禮物。

他不喜歡我們痛苦,並以某種方式陪著我們一起受苦。

有一件事非常明顯:基督教中有關天堂的教導,並不是用來幫助我們渡過死亡和悲痛的。自從這宗教的一開始,基督教信仰者就明白,不論對來世的信心有多少,都無法阻止我們為了失去摯愛的人而哭泣。

總歸一句,我們相信天堂,是因為它是真的,而不是因為我們“想要”它是真的——是因為它存在,而不是因為我們“希望”它存在。

現在,這還是無法阻止人們批評我們的信念。還是無法阻止他們說:我們在“浪費時間”想天堂的事;我們是在自我欺騙,不肯接受根本什麼都不存在的“真相”。

但他們可以盡情反對,這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真相是,天堂確實是一處樂園,如同我們從小被教導的。我們從未見過任何能同它相提並論的東西;同它比較起來,我們生命中所體驗過的任何美好時光,都將相形失色。“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過、耳朵未曾聽過的。”天堂是一座歡樂的王宮、一處仙境、一個自然保護區、一座“在山頂放光照耀的城市”、一個家庭的大團圓,以及一趟無盡的假期——所有這一切全都包了。它是各年齡層的旅行者的終極冒險,也是所有人類的極樂之地。最棒的消息是,此生結束後,我們全都可以去那裏——如果我們選擇它的話。我們怎能如此篤定呢?

因為兩千年前,第一個複活節的寧靜清晨,就在天未亮、人們還在沉睡的時候,基督耶穌真的複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