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 初見(1 / 2)

首先關於名和表字的問題,做一個古代文化常識解釋。

根據《禮記?檀弓》上的說法,在人成年後,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同輩人直呼其名顯得不恭,於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後,名字隻供長輩和自己稱呼,自稱其名表示謙遜,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摘自中文wikipedia)

比如說莫霄,字觀嵐。便是隻有親近的人和自己方能稱“莫霄”,平日他人相稱,都是叫“莫觀嵐”的。

因為本文會涉及到這個常識,所以先解釋一下。

***

靖陽守株閣,其主人雖稱之為“閣”,實際上不如說是草堂陋室更為妥當。這茅廬屋子隱於村落之中,若不是屋旁用木頭和茅草蓋起一個小亭子,旁邊種了一排瀟湘竹子,恐怕外貌就和一般村居無異了。然而尋訪守株閣的人,詢問這裏的村民路途,村民卻幾乎全部不會弄錯。守株閣主人莫霄莫觀嵐公子好箏,日日彈奏幾個時辰。加上箏音著實動聽,對村民們而言是絕世好音,個個奔走相讚,所以村裏無人不曉。可惜,絕世好音,那也隻是對村民們而言罷了。

守株閣裏隻居有兩人,一主一仆:莫霄和書僮小齊。在這個夏日午後,一個與其說是眉清目秀,不如說看上去稚氣未脫的少年步履輕盈地進入撫箏聲陣陣的主人房,稍稍一拜:“韓一臻公子已經拂袖而去,甚是氣惱。”

箏聲未見消停,隻是漸緩漸輕。小齊抬頭,見莫霄悄然一笑,丹鳳眼中蕩出些許嘲弄些許無奈。可這情感並未從眼中漫溢出來,他依舊彈箏自若,直到不久一曲終了,才抬起頭來微微一笑看著小齊。自家主人愛笑,小齊非常清楚,而且他的笑總是清清淡淡的,嘴角稍稍揚起一個弧度。隻是那看似風淡雲清的笑容,總帶著一絲說不清的媚。今次更甚。莫霄嘴角暗藏的嫵媚讓小齊一怔,旋即發現自己竟然看得發呆了,便惶恐地低下頭去。

“看來所謂的三公子,也不過爾爾。”小齊聽見自家主人清冷動聽的聲音。

時值亂世,天子空有地位,實則危在旦夕。第一代君王開國之時,將開國功臣分封三位諸侯,賞以國土歸他們管治,是為北趙、東韓、南夏三國。幾代過去,那些諸侯的後人勢力日漸龐大擁兵自立,尤其是近年來實力變得強大,時刻威脅著當今天子的天下。

當然這三個國家的崛起,也不是完全靠軍事力量。這三個國家中,各有一位傑出人物,廣納人才,以致贍養門客幾千,為自己的國家出謀劃策。這三位人物,分別是北趙國夕恒公子、東韓國一臻公子、南夏國清若公子,人稱三公子。

之前來的韓一臻,便是廣為人知的三公子之一:東韓國的一臻公子,東韓國國主的小兒子。來的目的,當然是想要收莫觀嵐為門客的。恐怕他沒有想到自己風塵仆仆千裏迢迢一早趕來,莫霄竟然見都不見他,隻是請他聽自己彈箏。自己一聽聽了兩個多時辰,莫霄愣是沒有出來的意思。這與逐客有何兩樣?一臻公子便被這麼活生生地氣走了。

其實小齊自己也覺得古怪。主人自那場變故之後,將自己的草堂改稱“守株閣”,便一改過去對要收自己做門客的人一律關門謝客的規矩。小齊原本還以為主人是打算找個好君主,入世為其出謀劃策,闖蕩一番天下,成就一些作為。想到自己主人雖為布衣,確是人中龍鳳,定會大有用武之地,還暗自高興了一陣。

誰知主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立下要讓自己做門客,就先聽自己彈箏的規矩。箏樂再動聽,聽上幾個時辰那誰都受不了。那些來客幾乎都是實在聽不下去了自己走掉。就算有那麼一兩個堅持得住三個時辰的,也最多和主人見上一麵,話說不到兩句就被主人打發了。於是主人的怪脾氣便傳出來了,說得好聽點說他是持才自傲,說得難聽點就幹脆說他是個瘋子,沒有什麼本事隻是喜歡折騰人。

想到這裏,小齊不禁為自己主人歎息一聲。

“這般哀歎,莫非在想什麼心事麼?”莫霄微微一笑。仿佛早已知道答案般,他不等小齊回答,就道,“小齊,差不多準備一下,要去耕地了。”

“可是,觀嵐……”因為自己主人執意不要讓小齊叫他“公子”或是“主人”,小齊便養成了叫他表字的習慣,“現在正是午時,太陽很烈的。觀嵐你彈了那麼長時間的箏,怕會受不了,我去就是。”

聽到小齊的話語,莫霄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這使小齊暗暗一驚。他說道,“這句話我說最後一次:不勞不食。我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