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房寧:《為什麼說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前線》2003年第7期。

[4]高新民:《關於黨內監督的幾點思考》,《學習月刊》2004年第3期。

[5]高新民:《建立真正管用的監督製度和機製》,《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0年第5期。

[6葛海彥:《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黨內民主建設》,《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第5期。

[7]韓強,趙敬敏:《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的示範帶動機製研究》,《理論學刊》2009年第8期。

[8]江金權:《黨內民主建設的主要進展與發展趨勢》,《前線》2009年第8期。

[9]蔣銳:《“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建設經驗”學術研討會綜述》,《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0年第2期。

[10]金曉鍾,徐本岩:《改革黨內選舉製度充分體現黨內民主》,《長白學刊》2009年第3期。

[11]李祿俊:《黨內基層民主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科學社會主義》2010年第2期。

[12]林尚立:《中國政黨製度與國家建設》,《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年第9期。

[13]李錫炎:《發展黨內民主的運作方式選擇與創新》,《理論前沿》2007年第3期。

[14]劉思源:《新中國60年來黨內民主發展的曆程、成效與趨勢---訪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許耀桐教授》,《上海黨史與黨建》2009年10月號。

[15]劉彥昌:《黨內民主的動力及其培育》,《新視野》2007年第5期。

[16]劉彥昌:《民主動力的運行機理及對黨內民主建設的影響》,《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17]劉益飛:《建立黨代會常任製的三個關鍵性問題》,《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3年第8期。

[18]劉書林:《列寧正確對待黨內不同意見的啟示》,《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4年第1期。

[19]劉金東,李鵬:《英國工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及其啟示》,《求實》2006年第8期。

[20]駱鬱廷:《馬克思主義主體性理論的三個維度》,《武漢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21]馬慧吉:《論落實黨員監督權》,《求實》2011年第10期。

[22]馬慧吉:《國外共產黨保障黨員權利的主要做法與基本經驗》,《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8年第12期。

[23]孟慶雲:《對市縣黨代會試行常任製幾個深層問題的思考》,《理論前沿》2003年第6期。

[24]歐陽淞:《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求是》2006年第24期。

[25]榮長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迫切需要研究的基本理論問題》,《學習論壇》2011年第4期。

[26]榮長海:《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構建問題》,《理論學刊》2010年第12期。

[27]榮長海:《在實踐中始終堅持和不斷豐富黨的基本路線》《天津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28]榮長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問題研究》,《理論月刊》2006年第7期。

[29]榮長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90年--概念、進程和規律》,《理論學刊》2011年第11期。

[30]任中平:《四川省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的實踐發展及其製度創新》,《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1期。

[31]沈寶祥:《“八大”在黨內民主上的兩個製高點》,《學習時報》2003年6月30日。

[32]孫萌、羅剛:《論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3期。

[33]唐寶林:《陳獨秀與共產國際(1920-1927)》,《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創刊號。

[34]田改偉:《試論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辯證關係》,《政治學研究》2007年第2期。

[35]佟德誌:《從黨內民主和村民自治看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合力效應》,《政治學研究》2008年第4期。

[36]唐曉清:《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求是》2003年第7期。

[37]彭穗寧:《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製度創新的構想》,《理論與改革》2002年第2期。

[38]王長江:《黨的建設90年:繼承什麼?發展什麼?》,《科學社會主義》2011年第3期。

[39]王長江:《黨內基層民主的現狀、特點與發展趨勢》,《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