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具有傳統的曆史友誼。目前,中國同22個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成員國:阿爾及利亞、阿聯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爾、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毛裏塔尼亞、摩洛哥、沙特、蘇丹、索馬裏、突尼斯、敘利亞、也門、伊拉克、約旦、科摩羅均建立了外交關係。進入新世紀後,中阿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穩步發展,合作水平也不斷提高。為了充分發掘合作潛力,推動合作關係邁上新台階,中阿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建立新的雙邊合作機製。
自2000年起,阿盟外長理事會多次通過關於發展同中國關係的決議。2000年3月,阿盟外長理事會通過決議,提出成立“阿中合作論壇”的建議,對此中方給予高度重視。2001年12月,唐家璿外交部部長訪問阿盟總部時,穆薩秘書長向他遞交了《阿拉伯-中國合作論壇宣言》(草案)。中方對阿方的建議給予積極回應,並在阿方草案基礎上,擬訂了《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宣言》和《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行動計劃》兩個文件草案,並於2003年8月遞交阿盟秘書處。2004年1月30日,胡錦濤主席訪問埃及時在開羅會見了阿盟秘書長穆薩和阿盟22個成員國代表,提出建立中阿新型夥伴關係的四項原則,即以相互尊重為基礎,增進政治關係;以共同發展為目標,密切經貿往來;以相互借鑒為內容,擴大文化交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當天,李肇星外交部部長與穆薩在阿盟總部宣布,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決定自即日起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主要機製是:
第一,部長級會議為論壇長期機製。由各國外交部部長和阿盟秘書長組成,每兩年在中國或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或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輪流舉行一次部長級例會,必要時可以召開非常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加強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政治、經濟、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就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會議所討論的熱點問題交換意見;回顧論壇行動計劃執行情況;討論雙方共同關心的其他事務。
第二,高官委員會會議。每年召開例會,由中阿雙方輪流承辦,必要時經雙方同意也可隨時開會。負責籌備部長級會議並落實部長級會議的決議和決定,並舉行中阿集體政治磋商。
第三,其他機製。除部長級會議和高官會外,論壇框架下逐步形成了中阿企業家大會、中阿關係暨中阿文明對話研討會、中阿友好大會、中阿能源合作大會和中阿新聞合作論壇、中阿互辦文化節等機製。以上機製一般每兩年輪流在中國和阿拉伯國家舉辦一次。此外,中阿在環境保護和人力資源培訓領域也有著機製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