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啊,早上的八仙劍法,我還有幾處口訣沒記住,湘子提籃、國舅橫笛、仙姑醉臥、采和合板、果老揮鞭、鍾離獻寶,這下麵兩式是什麼?”
“是洞賓背劍、拐李拄杖。嘿,這可是最基礎的口訣,你居然都沒記住,那八十一招劍路豈不是更記不清。”
“那個,我隻記了前麵的三十招劍路……唉,早上山師傅才演示了兩遍,如何能全部記住,這教功夫的耐心上,還是丘師傅更好一些,上一回的無影幻腿,他可是足足演示六遍。”
“嘿,人家免費傳授你武功,你還矯情了。真以為傳授武技講得次數越多就越好,你這是純粹外行的想法,依我看,非要比較的話,還是山師傅的水準更好一些,你別看他授武的時間短,就認為他不用心,事實上他授武的時候,將每一步的條理整理得清清楚楚,這一步該做什麼,下一步該做什麼,你隻要順著他思路去學習,就能將一切都融會貫通,這是水到渠成的事,很多人當場就能全部記住了。
丘師傅熱情歸熱情,但他授武完全是想到哪就講到哪,條理性上也欠缺一些,聽他的課,你得把他的話全部記住,回去後慢慢思索,自行整理好思路,才能將整套武技學會……唉,不說這些,得了好處還說壞話,會被人罵死的,上次就有一群人為哪位師傅講得更好而爭吵起來,最後演變成全武行。
來來來,我將劍路演給你看,你自己看清楚了,用心記住。”
這兩人邊吃邊聊,後來年長點的哪一位,幹脆拿起筷子作劍,演練起劍法,從常人的陽光來看,倒是頗為可見。
可是旁邊的人卻是沒有誰發笑,一個個都是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還有幾個特意湊過來,聚精會神的觀看,甚至不止這兩人如此,旁邊還能找到許多用手指在比劃的人。
等到一套劍路全部演完,年長者尚未來得及喝口水,一名書生打扮的圍觀者,站出來指出其中不當的地方。
“你這劍法其他的地方都沒問題,就是最後的四式弄混了。拐李拄杖這第八路劍招中後三式,應該是先提膝亮劍,而後虛步指穿,然後再接並步按指,十招演完,這裏不該歇氣,而是要立即接上第八十一招八仙過海才對。尤其這最後一招,乃是八仙劍法中的精髓所在,是最終殺招,可以隨意接在前麵八路劍法任意一路的末尾。”
年長者沒有生氣,而是照著指點演練了一遍,果然變得順暢很多,連聲說謝。
旁邊有人發出疑問:“這書生是誰?我之前看到他在指點人練習抽髓掌,也是看了一遍就發現了破綻。對了,你們有沒有覺得,比起輕巧飄靈的八仙劍法,招式狠辣的抽髓掌更厲害一些,這才是江湖人該學的武功。”
“這書生我認識,是高家的親戚,叫李行舟,是個大才子,他母親是高家人。高家莊不是號稱年輕一代出了一文一武兩大天才嗎?這武的就是高起,雖然前些日子被六道教的弟子擊敗,但人家的本領的確也夠得上天才的稱號,這文的就是這位李行舟了,天生神童,五歲識千字,七歲做詩,十四歲就考取了功名。
另外說一句,無論是八仙劍法,還是抽髓掌,都比不上前些日教的輕功回風步,行走江湖,逃命才是第一,武技不管怎麼都能找到能用的,可輕功就沒那麼好找了,珍貴程度僅次於內功心法。”
“……我抽髓掌直接將人打死了,哪還用得著逃命,說輕功更好的人都是膽小鬼。”
“啊呸!武技有掌法、腿法、劍法、刀法……各種各樣都能用來殺人,可逃命的功夫隻有輕功一種,物以稀為貴你懂不懂?”
“來來來,不服我們來過兩招,看看是你的回風步厲害,還是我的抽髓掌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