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城破山河在(2 / 2)

這年頭隻有搶到手中的財寶才是好財寶,所以基本上作戰最為勇敢,衝擊速度最快的前鋒軍就這麼四處散開,一個個散入了小巷之中。

而這時的向陽堡中不說步步殺機,也算得上是處處陷阱,再加上散落於四處的守軍,無畏軍多達五千人的前鋒軍加上罪兵營的兩千人,就那麼仿佛流入大海的溪流一般,竟連個泡都沒冒一下,消失不見。

實際上,當淩霄提出這個城破山河在的計劃時,向陽堡中的眾人並不十分同意,在他們看來,放棄城頭就相當於是認輸,小巷中打的再好,又能殺掉幾個敵人,還不是會被敵人逐一清理。

可沒想到等到計劃真正實施的時候,卻是取得了事先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的效果,已方一人未損,就消滅了敵人的先鋒軍和最能拚命的罪兵營,甚至於比昨天的戰果還要強。

事實上,就是淩霄也想不到這招敗戰計會有如此好的效果,其實,主要原因一是戰神大陸上還從來沒有哪一次攻城戰鬥,守城一方主動放棄城頭,二是為鼓舞士氣,封城所下達的城破屠殺令讓無畏軍分散的太快了。

總之,“城破山河在”計劃讓向陽堡好不容易獲得了那麼一絲絲希望,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繼續執行著計劃,即不讓封城軍過早地發現異常,又在以最快的速度吞噬著敵人。

可惜,做為無畏軍的指揮官,身上壓力最大的那個人封城卻是幾乎在城破後就發覺了異常的地方,不說別的,破城後最常見的降兵一個沒有。

戰神大陸上,隻要城破,就會有大批守軍眼見無望而投降,爾後轉為比罪兵還不如的奴隸,卻也能保下命來,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通知家人,用贖金來贖身,回複自由之身。

這降兵可以說基本上是攻城的一個慣例了,可放眼望去,向陽堡中別說降兵了,就是那些戰死者的屍體都不見幾具。

心下琢磨,封城寒意大起,難道對方並未認輸,這城破隻是一種手段?

封城之所以能夠被指定為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最為突出的一麵就是他的謹慎和靈活。

既然得出如此結論,無論聽上去多麼的詭異,封城還是第一時間開始下達命令,“督戰隊上前,私自亂跑者殺!見財忘戰者殺!散亂陣形者殺!不聽號令者殺!畏懼不前者殺!”

五殺令一下,無畏軍人人凜然,隻是眾將士心中卻頗有些不以為然,再加上曾經說好的三日屠殺令眼看著不再做數,就是執行命令最為堅決的督戰隊員們心中都在暗自嘀咕不休。

此時,封城的前鋒軍雖已盡數覆滅,中軍卻是剛好到達城頭位置,整肅之下,軍容嚴整不少,陣形更是不是散亂,而後軍也已突破了淩霄弓箭隊所能襲擾的極限距離,正向著城頭方向極速開進。

如果讓封城整好隊伍,步步為營地開進,那麼向陽堡依然是沒有半點機會,絕對不能讓封城軍就這麼進城。

正所謂站得高,望得遠,淩霄可以算得上是整個戰場之中最為清楚兩軍形勢的一個人了,即知道向陽堡的戰略,又能看清楚封城軍的動向。

可是封城軍既然已經整備好了隊伍,想要讓他們再次混亂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該怎麼辦?

心中急速地想著辦法,淩霄繼續觀察著戰場上的態勢,封城軍已然開始進城,恐怕再沒什麼變故的話,也不過一裏地的距離,封城就能明白向陽堡中的虛實。

弓箭隊離敵已遠,直接攻擊根本沒有任何威懾力,距離,距離,這要命的距離,到底如何盡快縮短距離?

正束手無策的時候,封城後軍卻是從容不迫地開始建立後勤營地,開始紮下堅實的營盤,準備著隨時給前方做戰的部隊提供後勤補給。而最為顯眼的就是營地之中高高豎起來的一根巨木。

這根巨木在行軍營盤之中擔負著最為重要的使命,營盤建立前它是承擔四方固定任務的定海神針,各種營盤的繩索都會係在它的身上,而營盤建立之後,它則會高高掛起刁鬥,做為集偵察、預警、報時的一個平台。

而最為重要的是因為前方進城部隊行動緩慢,這巨木所立起的地方離淩霄所在的平台也就五裏多一點,正處於平台與向陽堡所連直線的中間。

有了,繩降。淩霄眼前一亮,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