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兩個務必”,要求我們居安思危,自覺增強憂患意識。我們黨執政59年來,經濟社會全麵發展,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些成就是非凡的,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麵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陶醉於已有的成績而稍有懈怠,沒有任何理由滿足現狀而不思進取。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認清肩負任務的艱巨和繁重,清醒地看到我們前進道路上已經出現和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在“喝彩聲中講憂患,成績麵前談問題,繁榮背後看危機”,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百折不撓,埋頭苦幹,團結帶領群眾戰勝困難,永續發展。
三、求真務實的作風
求真,就是要認識事物本質,把握發展規律;務實,就是要真抓實幹,務求實效。2004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的講話中,對求真務實做了深刻的闡釋,把求真務實提升到對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具有基礎性、根本性意義的戰略高度來認識,賦予求真務實新的科學內涵。
第一,求真務實是黨的優良傳統。求真務實作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通過不斷總結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主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科學分析和判斷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情,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製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路線,成功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堅持求真務實,正確分析當時中國的實際,順利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逐步改變了舊中國“一窮二白”的麵貌。然而,由於我們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認識不夠,經驗不足,指導思想上一度背離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犯了“左”的錯誤,直至發生長達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進入新的曆史時期,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求真務實的馬克思主義態度,堅決否定“兩個凡是”,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工作重心及時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並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全黨大力營造求真務實的風氣,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
我們黨的奮鬥曆程充分證明,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發揚求真務實作風,是黨的活力之所在,也是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所在。什麼時候求真務實堅持得好,黨就能作出正確決策並付諸實施,黨和人民的事業就能順利發展;反之就可能產生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第二,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求真務實不僅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特征,而且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特征,特別是體現了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統一與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求真務實集中概括了黨的思想路線的豐富內涵,進一步明確了貫徹落實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必須始終堅持求真務實。黨的思想路線經曆了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毛澤東提出“實事求是”,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研究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鄧小平在“實事求是”前加上“解放思想”,強調不斷破除舊思想、舊觀念的束縛,避免思想僵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江澤民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提出“與時俱進”,強調要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變化,反映時代要求,始終站在時代前列。所有這些,其本質和核心都是求真務實。求真務實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目的和實現途徑統一起來,強調聯係實際、深入實踐、探索規律、務求實效,要求我們緊跟時代步伐、適應實踐發展要求,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