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4)(1 / 3)

四、努力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這一根本要求,不斷增強實踐“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以對黨對人民無比忠誠和高度負責的精神,身體力行“三個代表”,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積極投身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

(一)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

在新世紀新階段,要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麵,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堅持黨的先進性的高度,從黨和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高度,充分認識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精神的重大意義,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製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努力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個方麵的創新。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有所作為、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就要努力提高實踐“三個代表”的本領,不斷刻苦學習、勤奮學習,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爭當創新能手。

(二)增強黨的意識,自覺保持黨的先進性

增強黨的意識,保持黨的先進性,是對每個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要求入黨的同誌隻有不斷加深對黨的性質、宗旨、綱領的認識,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自覺把實踐“三個代表”與加強黨性修養結合起來,把個人事業追求與實踐黨的宗旨統一起來,才能在本職崗位上忠實地實踐“三個代表”,在平凡而具體的工作中自覺地體現“三個代表”要求。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是曆史的,立足崗位,實踐“三個代表”,就是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就要始終堅持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通過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實實在在的工作,不斷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不斷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紮紮實實地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曆史進程,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共產主義社會。當前,增強黨的意識,保持黨的先進性,要教育廣大黨員和積極要求入黨的同誌既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又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寓偉大於平凡之中,在為人民服務中實現自身價值。

(三)要愛崗敬業、紮實工作

學習實踐“三個代表”,必須忠於職守,執政為民。這就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在自己的平凡的崗位上甘於奉獻,埋頭苦幹,紮紮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個人的誌向與人民的事業融為一體。在重要的崗位上,固然能為黨的事業建功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同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在實踐“三個代表”的過程中,各行各業湧現出千千萬萬的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他們當中,就有許多普通的共產黨員。他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主人翁精神。他們不愧為立足本職、建功立業的榜樣,不愧為民族的精英、國家的脊梁。同時,我們也看到部分黨員缺乏奉獻精神,有的好高騖遠,瞧不起平凡的工作;有的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應”;有的有心“作秀”,無意做事,隻想當官,不願服務。要求入黨的同誌,要正確對待上述現象,以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為榜樣,學習他們的模範事跡,弘揚他們的先進思想,忠於職守,勤勉敬業,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偉大的事業中,在事業中實踐“三個代表”,在實踐“三個代表”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的。

一、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和現實依據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係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麵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麵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麵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紮實貫徹,同時民主法製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製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麵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麵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